老君十六变词(其十二)
隋 · 无名氏
十二变之时。
生在西南在黄昏。
时人厌贱还?身。
善权方略更受新。
寄胎托俗蟒蛇身。
胎中诵经不遇人。
左胁而出不由关。
堕地七步杂秽间。
九龙洗浴人不闻。
国王欢喜立东宫。
与迎新妇守衢夷。
八百伎女营乐身。
八研四升不破禅。
破散库藏施贫人。
道十八人诣宫门。
贾作大丑婆罗门。
借问太子何时还。
王心不语动王情。
骑王白象触王瞋。
先师知意不与言。
?著擅特在丘。
投身饿虎求道门。
变为白狗数百身。
稽骨须弥示后人。
传语后学须精勤。
莫贪秽辱丧子身。
沉累六趣更生难。
不信我语至时看。
生在西南在黄昏。
时人厌贱还?身。
善权方略更受新。
寄胎托俗蟒蛇身。
胎中诵经不遇人。
左胁而出不由关。
堕地七步杂秽间。
九龙洗浴人不闻。
国王欢喜立东宫。
与迎新妇守衢夷。
八百伎女营乐身。
八研四升不破禅。
破散库藏施贫人。
道十八人诣宫门。
贾作大丑婆罗门。
借问太子何时还。
王心不语动王情。
骑王白象触王瞋。
先师知意不与言。
?著擅特在丘。
投身饿虎求道门。
变为白狗数百身。
稽骨须弥示后人。
传语后学须精勤。
莫贪秽辱丧子身。
沉累六趣更生难。
不信我语至时看。
鉴赏
此诗描绘了道教中老子化身的十二次变化之一,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特质。诗中描述了老子从出生到成道的过程,充满了神秘和哲理色彩。
诗开篇即以“十二变之时”点明主题,暗示老子化身的多样性。接着,通过“生在西南在黄昏”,描绘了老子出生的神秘氛围。随后,“时人厌贱还?身”一句,表达了世人对他的误解和轻视,凸显出他非凡的存在感。
“善权方略更受新”表明老子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变化。“寄胎托俗蟒蛇身”则暗示了他选择在世俗中以非人类形态存在,以观察和影响世间。接下来,“左胁而出不由关”、“堕地七步杂秽间”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老子出生时的奇异景象。
“九龙洗浴人不闻”、“国王欢喜立东宫”等段落,描绘了老子被尊崇和接纳的过程,显示了他非凡的影响力。诗中还提到老子拥有八百伎女为其营乐,但“八研四升不破禅”,强调了他内心的纯净和对修行的坚持。
“破散库藏施贫人”体现了老子的慈悲心肠,他慷慨解囊,帮助贫苦之人。“道十八人诣宫门”、“贾作大丑婆罗门”等情节,则展示了他与世俗社会的互动,以及对不同信仰者的包容。
最后,“投身饿虎求道门”、“变为白狗数百身”等描述,展现了老子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通过“稽骨须弥示后人”、“传语后学须精勤”等话语,老子教导后世弟子要勤奋修行,避免沉溺于世俗的污浊之中,以免在六道轮回中遭受苦难。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老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修行者的形象,以及他对世界和众生的关怀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