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书有感
明 · 郭之奇
嘿识应留万古神,休将疑难强吟呻。
羲经八卦无君子,孔论通篇四圣人。
今古漫随时代纪,往来谁是继开身。
此中糟粕真何用,堂上终须问斲轮。
羲经八卦无君子,孔论通篇四圣人。
今古漫随时代纪,往来谁是继开身。
此中糟粕真何用,堂上终须问斲轮。
鉴赏
这首诗《听读书有感》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对读书与学问的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首联“嘿识应留万古神,休将疑难强吟呻”以“嘿识”开篇,暗示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应当流传千古,不应因难以理解而勉强吟诵,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真诚态度。接着,“万古神”一词,既强调了知识的永恒价值,也暗含了对后世学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继承并发扬光大。
颔联“羲经八卦无君子,孔论通篇四圣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羲经八卦”与“孔论”进行对比,指出前者缺乏君子之风,后者则被尊为四圣人的言论,以此来强调儒家思想在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这里巧妙地将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儒家伦理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颈联“今古漫随时代纪,往来谁是继开身”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提出古今变化,时代更迭,但真正的学问和智慧应当超越时空,寻找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人物。这一联表达了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能够引领时代的人物的期待。
尾联“此中糟粕真何用,堂上终须问斲轮”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此中糟粕真何用”是对那些无用的知识或错误观念的质疑,强调了辨别和筛选的重要性;后一句“堂上终须问斲轮”则是借用典故,意指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像匠人询问斧头如何制作一样,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原理,从而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学问。这一联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学问严谨求真的态度,也蕴含了对后学的殷切期望。
综上所述,《听读书有感》不仅展现了郭之奇对知识、学问和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还蕴含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责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