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禺中登沃洲放鹤峰南望天台诸山
舍棹来沃洲,下岭见精蓝。
修眉浮天姥,天台在其南。
良游爱九日,巾堕发不栉。
醉浮秋夕英,饥食决明实。
远寻竺僧迹,俛仰千载陈。
狂呼许元度,王谢十八人。
彷佛川谷应,草木皆冥冥。
便欲即之语,又疑物所冯。
闭目游泰初,寥廓以为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翱在九月九日于沃洲山放鹤峰上登高望远的情景,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镜面小蓬岛,入剡脱我骖”以“镜面小蓬岛”比喻沃洲山的美丽景象,暗示此处如同仙境一般,让诗人从剡溪乘船而来,脱去马匹,表达了对这一片美景的向往与接近。
接着,“舍棹来沃洲,下岭见精蓝”描述了诗人离开舟船,步行至沃洲山,下山途中见到寺庙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宁静与神秘氛围。
“修眉浮天姥,天台在其南”通过“修眉”形容天姥山的连绵起伏,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道眉,而天台山则位于南方,遥相呼应,展现了群山的壮丽与和谐。
“良游爱九日,巾堕发不栉”写出了诗人喜爱在重阳佳节登山游玩,甚至到了忘却自我、不梳洗的地步,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迷恋。
“醉浮秋夕英,饥食决明实”描绘了诗人沉浸在秋夜的美景中,仿佛在花海中飘荡,饥饿时则以决明子充饥,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沉浸与享受。
“远寻竺僧迹,俛仰千载陈”表达了诗人追寻古代高僧的足迹,俯仰之间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延续。
“狂呼许元度,王谢十八人”引用历史人物,如许元度、王谢家族的成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豪情与追求。
“彷佛川谷应,草木皆冥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仿佛山谷在回应着诗人的呼唤,草木也似乎在冥冥中与诗人共鸣。
“便欲即之语,又疑物所冯”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自然对话的渴望,但又担心这种交流只是幻觉或梦境,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与探索。
“闭目游泰初,寥廓以为邻”最后两句,诗人闭上眼睛,在心中游历原始世界,将宇宙的辽阔作为自己的邻居,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无限遐想与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