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少林寺过中岳时新秋雨霁
一入祗园瞻面壁,更从缑岭听吹笙。
云移殿阁诸天静,月挂松萝二室清。
回首年华空荏苒,欲栖此地学无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游少林寺过中岳时新秋雨霁》描绘了秋季旅行中所见的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秋风乍转拂行旌”,以秋风轻拂行人的旗帜,暗示季节转换,旅程的开始。接着,“迢递山川雨乍晴”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川景色,显得清新而宁静。
诗人进入祗园(佛教圣地),面对墙壁深思,可能在参禅或感悟佛法,“一入祗园瞻面壁”表达了对佛法的敬畏和沉思。随后,他来到缑岭,听到悠扬的笙乐,增添了诗意的氛围,“更从缑岭听吹笙”。
“云移殿阁诸天静,月挂松萝二室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幽,月光洒在松萝之上,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的禅意之中。最后一句“回首年华空荏苒,欲栖此地学无生”,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希望能在此地潜心修行,追求超脱世俗的无生之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游历少林寺时的心灵触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禅意和艺术感染力。
词语解释
吹笙的意思: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此地的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地学的意思:◎ 地学 dìxué[geoscience] 地球科学的简称此地学不刊之说也。——[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殿阁的意思:(1).殿堂楼阁。《汉书·王莽传下》:“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 长安 ,入 未央宫 ,缘殿阁。”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荣光飘殿阁,虚籟合笙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树木丛阴中,殿阁屹然四五所。”(2). 宋 代大学士皆带殿阁衔,以崇其资望,如 集贤殿 、 右文殿 之类。 明 清 两代,大学士为内阁长官,仍以殿阁名入衔,如 明 之 中极殿 、 建极殿 、 文华殿 、 武英殿 、 文渊阁 、 东阁 ; 清 之 保和殿 、 文华殿 、 武英殿 、 文渊阁 、 东阁 、 体...
二室的意思:指中岳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二山。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二:“闭门二 室 下,隐居十年餘。” 宋 王曾 《中岳中天崇圣帝碑》:“二 室 天开,风云之所蓄。” 明 袁宏道 《别江郎》诗:“何不从我游,扁舟访二 室 ?” 钱伯诚 笺校:“二 室 指 太室 、 少室 二山。”...
缑岭的意思:即 缑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诗:“何年 緱岭 上,一谢 洛阳 城。” 明 屠隆 《綵毫记·泛舟采石》:“二神姬鼓瑟 湘灵 ,两仙郎吹笙 緱岭 。”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四:“ 淮南 丹未熟, 緱岭 树先秋。”参见“ 緱氏山 ”。...
回首的意思:[释义](1) (动)把头转向后方。 (2) (动)〈书〉回顾;回忆。回首往事。(作谓语) [构成]动宾式:回|首...
面壁的意思:◎ 面壁 miànbì[face the wall and meditate]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坐静修面壁而坐。——《五灯会元》...
年华的意思:[释义](名)时光,年岁。 [构成]偏正式:年(华 [例句]年华似流水。(作主语)...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荏苒的意思:◎ 荏苒 rěnrǎn(1) [elapse quickly or imperceptibly]∶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2) [weak]∶草叶柔弱的样子...
山川的意思:◎ 山川 shānchuān[mountains and rivers—landscape] 山岳、江河祖国壮丽的山川...
松萝的意思:亦作“ 松罗 ”。1.即女萝。地衣门植物。体呈丝状,直立或悬垂,灰白或灰绿色,基部多附着在松树或别的树的树皮上,少数生于石上。可入药,有祛寒退热的作用。《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於松上” 毛 传:“女萝、兔丝,松萝也。” 唐 黄滔 《敷水卢校书》诗:“宅带松萝僻,日唯猿鸟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四·松萝》:“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2).借指山林。 唐 王维 《别辋川别业》诗:“依迟动车马,惆悵出松罗。” 唐 孟郊 《擢第后东归书怀》诗:“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
迢递的意思: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
无生的意思:(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行旌的意思:(1).旧指官员出行时的旗帜。亦泛指出行时的仪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香港饯别》诗:“未挈琵琶挥别调,聊将诗句壮行旌。” 周咏 《去国吟》:“落红片片迷征程,萋萋芳草映行旌。” 鲁迅 《三闲集·太平歌诀》:“恭喜的英雄,你前去罢,被遗弃了的现实的现代,在后面恭送你的行旌。”(2).借以敬称出行的官员。《英烈传》第十九回:“ 宋濂 对 孙炎 道:‘请问行旌从何而来?高姓大名?不知来寻在下,有何见教?’”《荡寇志》第一二三回:“舍下离此不远,愿请行旌小住一日,未知可否。”...
诸天的意思:(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