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后分祀禹庙有感
宋 · 李洪
禹庙依山麓,江涛日到门。
黎氓半樵牧,祝史洁罍樽。
菲食虽王意,斋祠致主恩。
人谁思帝德,空感习之言。
黎氓半樵牧,祝史洁罍樽。
菲食虽王意,斋祠致主恩。
人谁思帝德,空感习之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禹庙:大禹庙。山麓:山脚。
江涛:江水波涛。
祝史:祭司。
洁罍樽:洁净的祭器。
菲食:简单的食物。
王意:王者的心意。
斋祠:斋戒祭祀。
主恩:对主的感激。
帝德:帝王的恩德。
习之言:古人的教诲。
翻译
大禹庙坐落在山脚下,江水每天涌动到门前。当地的百姓大多从事砍柴放牧,祭司们在洁净的器皿中准备祭祀用品。
虽然食物简单,但这表达了王者的心意,通过斋戒祭祀来表达对主的感激。
人们很少能想到帝王的恩德,只能空感叹古人习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禹庙依傍山麓,江水涛声日夜到门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黎氓半樵牧,祝史洁罍樽”一句,展示了祭祀时的情境和庄重的礼仪。"菲食虽王意"表明祭品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君主的诚意;"斋祠致主恩"则强调了祭祀活动是为了表达对上天或祖先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人谁思帝德,空感习之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明皇帝的美德怀有深深的感慨,但遗憾的是,如今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去思考和感受这些美好的教诲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当代人忘记传统美德的忧虑。通过对禹庙祭祀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往文化的缅怀以及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