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常和仲谒照老和仲有诗次其韵
天涯作客归未得,主人好事客疏顽。
鸣鸠唤雨绿野净,游丝挂空白日閒。
祇园有僧坐隐几,柱杖与子来扣关。
薰炉午篆转轻缕,净瓶晓汲翻微澜。
禅僧不摇月照水,雄辩猝起雷破山。
痴儿浪说三组贵,向我不博一笑欢。
归来妙语出顷刻,照坐绮縠纷斓斑。
火急为续永和帖,清景一失情易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杏花:早春的杏花。凌:抵抗。
晓寒:清晨的寒气。
天涯:遥远的地方。
作客:旅居。
归未得:未能回家。
主人:这里的主人。
好事:热情好客。
客疏顽:客人显得粗鲁。
鸣鸠:布谷鸟。
唤雨:呼唤春雨。
绿野净:田野洁净。
祇园:佛教圣地。
僧坐:僧人静坐。
扣关:敲门。
薰炉:熏香炉。
午篆:午后的篆香。
轻缕:轻烟。
禅僧:修行的僧人。
月照水:月光映照水面。
雄辩:激昂的辩论。
痴儿:愚钝的人。
浪说:随意谈论。
三组贵:高雅的话题。
妙语:巧妙的话语。
绮縠:华丽的衣裳。
永和帖:古代书信。
清景:美好的景色。
情易阑:情感容易消逝。
翻译
杏花独自开放迎接清晨的寒意,春风拂面让人眼前一亮。我漂泊在外,归期未定,主人的热情好客却显得我粗鲁迟钝。
布谷鸟呼唤春雨,洗净了绿色田野的尘埃,游丝飘荡,白日显得悠闲。
祇园里的僧人坐在几案旁,手执禅杖敲门邀请我。
午后的香炉中烟篆轻绕,清晨的净瓶中水波微动。
禅僧静坐,月光洒在水面,突然的雄辩如雷声打破寂静。
我这个愚钝之人妄谈高雅,却无法赢得你片刻的欢笑。
回来后妙语连珠,光彩斑斓,照亮了整个座席。
赶紧写下这美好的瞬间,怕美景一旦失去,情感也会随之消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春日对朋友家中的情景与感受。开篇“杏花一株凌晓寒,刮眼创见春风还”写出了初春的景象,杏花在寒冷中绽放,春风开始吹拂,大地回暖。接着“天涯作客归未得,主人好事客疏顽”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游子的无奈和对主人的期待。
下片“鸣鸠唤雨绿野净,游丝挂空白日閒”继续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丽,鸣鸠(一种鸟)鸣叫着召唤细雨,湿润了大地,让野径变得清新;蛛网悬于半空,阳光透过云层,显得悠闲而又宁静。
“祇园有僧坐隐几,柱杖与子来扣关”写出了寺院里的宁静场景,一位和尚正坐在几案上沉思,而他的随从则轻敲门环,宣告着外来的访客。“薰炉午篆转轻缕,净瓶晓汲翻微澜”是对室内生活的一种描写,午后时分,薰烟轻轻地缭绕;而晨曦中,清水从净瓶中倒出,波纹细微。
“禅僧不摇月照水,雄辩猝起雷破山”则是对禅僧修炼的描述,他如同未被月光打扰的静水,一旦开口,便有如雷鸣般的雄辩之声,可以撕裂心灵深处的迷雾。
“痴儿浪说三组贵,向我不博一笑欢”中的“痴儿”或许是对诗人自嘲,觉得自己对于世间名利看得过于淡然,不求甚解,只是一笑了之。而“归来妙语出顷刻,照坐绮縠纷斓斑”则表达了诗人期待朋友归来时,那些精彩的对话和智慧的话语会如同宝贵的织锦一般展现。
最后,“火急为续永和帖,清景一失情易阑”写出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如同急于补救即将燃尽的香火,希望能够继续这份美好的关系,因为一旦错过,情感便会变得容易疏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室内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友情和禅修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