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仁缑氏别后见寄求决乐议虽用其韵而不依次盖以景仁才力高逸步骤绝群非驽拙所能追故也
宋 · 司马光
至乐存要眇,失易求之难。
昔从周道衰,畴人旷其官。
声律久无师,文字多缺漫。
仁皇闵崩坏,广庭集危冠。
纷纭斗笔舌,异论谁能殚。
或欲徇陈迹,窍厚潜锼剜。
或欲立私意,妄取旧史刊。
古今互龃龉,大抵皆欺谰。
景仁信其说,墨守不可干。
贱子欲面从,谁与换胆肝。
必求此议决,深谷为崇峦。
何如两置之,试就中和看。
天地育万物,生成适暄寒。
圣人保四海,皇极致阜安。
乐理亦如此,炳焕犹朱丹。
啴缓与噍杀,折衷遗两端。
兹道苟不由,芒刃难婴髋。
鲁乐最为备,雍彻施三桓。
齐韶犹肄习,太公避陈完。
唐民听伴侣,不复含悲酸。
乃知乐有源,钟鼓皆波澜。
昨者清明初,榆火始改钻。
景仁从许来,倾都咸聚观。
诸公竞邀迓,非独惜春残。
议乐不复对,昼夕且穷欢。
来时桃李秾,去日芍药阑。
三旬只须臾,驶若阪上丸。
轘辕逢雨别,惝恍归骑单。
东西步步远,回首祝加餐。
仍冀勉中和,心广体自胖。
昔从周道衰,畴人旷其官。
声律久无师,文字多缺漫。
仁皇闵崩坏,广庭集危冠。
纷纭斗笔舌,异论谁能殚。
或欲徇陈迹,窍厚潜锼剜。
或欲立私意,妄取旧史刊。
古今互龃龉,大抵皆欺谰。
景仁信其说,墨守不可干。
贱子欲面从,谁与换胆肝。
必求此议决,深谷为崇峦。
何如两置之,试就中和看。
天地育万物,生成适暄寒。
圣人保四海,皇极致阜安。
乐理亦如此,炳焕犹朱丹。
啴缓与噍杀,折衷遗两端。
兹道苟不由,芒刃难婴髋。
鲁乐最为备,雍彻施三桓。
齐韶犹肄习,太公避陈完。
唐民听伴侣,不复含悲酸。
乃知乐有源,钟鼓皆波澜。
昨者清明初,榆火始改钻。
景仁从许来,倾都咸聚观。
诸公竞邀迓,非独惜春残。
议乐不复对,昼夕且穷欢。
来时桃李秾,去日芍药阑。
三旬只须臾,驶若阪上丸。
轘辕逢雨别,惝恍归骑单。
东西步步远,回首祝加餐。
仍冀勉中和,心广体自胖。
注释
要眇:微妙。畴人:音乐人才。
旷其官:荒废职责。
闵崩坏:忧虑衰败。
异论:不同观点。
窍厚:深入探究。
妄取:胡乱篡改。
欺谰:欺骗和虚伪。
墨守:固守成规。
婴髋:触及。
雍彻:和谐之声。
太公:姜太公。
陈完:陈国的公子完。
祝加餐:祝福饮食。
心广体自胖:心胸开阔,身体自然健康。
翻译
真正的快乐在于微妙之处,失去后难以再寻回。过去周朝衰落时,音乐人才荒废了他们的职责。
长久以来缺乏音乐指导,文字规范也散乱不全。
仁慈的君主忧虑乐制衰败,召集众人讨论危急之事。
各种观点争执不休,谁能一一穷尽?
有人想遵循旧传统,深入探究细节。
有人想私自改动,胡乱篡改历史记录。
古今观点冲突,大多出于欺骗和虚伪。
景仁坚信自己的理论,固守成规不愿改变。
我虽想赞同,但无人能共享此决心。
必须找到共识,即使山谷也会成为高山。
不如暂且搁置争议,以中庸之道看待。
天地间万物生长,各有适宜的环境。
圣人治理天下,力求繁荣安定。
音乐道理也是如此,鲜明如朱丹。
宽缓与激昂需调和,避免极端。
若不遵循此道,就像刀剑难以触及。
鲁国的音乐最为完备,和谐之声遍施于三桓。
齐国的韶乐仍在练习,太公因避乱而离开陈国。
唐朝百姓听音乐,不再悲伤凄凉。
由此可知,音乐源自深远,钟鼓奏出波澜。
清明初,改用榆木钻孔代替火种。
景仁从许地来,全城人都聚集观看。
众人都争相迎接,不只是珍惜春光。
音乐讨论停止,白天黑夜尽情欢乐。
来时桃花盛开,离去时芍药凋零。
三十天的相聚转瞬即逝,如同山坡上的弹丸。
分别之际,雨中驾车,归程恍惚。
渐行渐远,回头祝福,希望彼此安康。
仍期待达到中庸,心胸开阔自然身体健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于音乐鉴赏和创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人景仁的赞美。全诗围绕“乐”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古今音乐之论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音乐艺术的追求与尊崇。
首先,“至乐存要眇,失易求之难。”表明了最高境界的音乐是难以寻找和理解的。接着,“昔从周道衰,畴人旷其官。”提到了古代周朝的音乐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又写“声律久无师,文字多缺漫。”说明了长时间以来没有真正的音乐大师,音乐理论也因缺失而变得混乱。
中间部分,“仁皇闵崩坏,广庭集危冠。”可能是在描绘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或是对某个朝代的赞美。紧接着,“纷纭斗笔舌,异论谁能殚。”则是在批评当时对于音乐的不同观点和争论。而“或欲徇陈迹,窍厚潜锼剜。”可能是在提醒那些想要复兴古代音乐遗迹的人要有深厚的学养。
在后半部分,“古今互龃龉,大抵皆欺谰。”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对于音乐理解的普遍不满。紧接“景仁信其说,墨守不可干。”则是赞美景仁对于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坚持。而“贱子欲面从,谁与换胆肝。”则是在强调要找到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高雅音乐的人。
最后,“必求此议决,深谷为崇峦。”表达了对音乐艺术追求的决心。全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比喻,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音乐理论的精湛知识,更体现了他对于真正音乐之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于景仁才华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