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汲古得修绠
清 · 戴亨
圣贤遗大业,慷慨慕前修。
纤悉虽曾获,渊深不易求。
譬穷江海阔,须自滴涓谋。
岁月为长索,诗书汲众流。
辘轳操巨手,甘苦渥枯喉。
濡首探精蕴,冲波习勇泅。
一朝登道岸,百尺上竿头。
瀱汋无超识,空馀抱瓮羞。
纤悉虽曾获,渊深不易求。
譬穷江海阔,须自滴涓谋。
岁月为长索,诗书汲众流。
辘轳操巨手,甘苦渥枯喉。
濡首探精蕴,冲波习勇泅。
一朝登道岸,百尺上竿头。
瀱汋无超识,空馀抱瓮羞。
鉴赏
这首诗《赋得汲古得修绠》是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汲古”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海洋的探索精神。
首联“圣贤遗大业,慷慨慕前修”,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圣贤遗留的伟大事业,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人以“慷慨”形容自己对古代圣贤的景仰,充满了崇敬与向往。
颔联“纤悉虽曾获,渊深不易求”,进一步阐述了知识的广博与深入。诗人认为虽然曾经有所收获,但知识的深度却难以触及,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
颈联“譬穷江海阔,须自滴涓谋”,将知识的海洋比作广阔的江海,需要个人付出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探索的执着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岁月为长索,诗书汲众流。辘轳操巨手,甘苦渥枯喉。濡首探精蕴,冲波习勇泅。一朝登道岸,百尺上竿头。-Identifier无超识,空馀抱瓮羞。”,诗人以岁月为绳索,以诗书为源泉,汲取众家之长,历经甘苦,最终达到知识的高峰。这里不仅描绘了学习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也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两句“一朝登道岸,百尺上竿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达到了知识的巅峰。而“-Identifier无超识,空馀抱瓮羞”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未能超越前人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不足的谦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汲古得绠的过程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在追求知识道路上的坚韧不拔和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