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
唐 · 岑参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注释
富贵:富裕和尊贵。徒言:空说,指并未带来永恒。
乡闾:家乡,故乡。
殁后归:死后归葬故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比喻富贵生活。
都未着:都没来得及穿。
丹旐:红色的丧幡,古代出殡时引导棺柩的旗子。
忽先飞:突然先行,指死亡的突然。
哀挽辞:哀悼的挽歌。
秦塞:泛指秦地,这里指代广阔的地域。
悲笳:悲哀的胡笳音乐,常用于丧葬或军中以表哀伤。
帝畿:京都周围的地方,这里指京城。
九原:古代传说中的墓地,泛指墓地或阴间。
吊人稀: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少。
翻译
尽管生前富有显赫名声久扬,最终还是魂归故里乡间葬。华贵的衣物未曾穿戴享受,红色的丧幡却已抢先飘扬。
哀伤的挽歌穿越了秦地边疆,悲伤的胡笳声从京城外响。
遥想那黄泉之下幽冥之处,渐渐地前来吊唁的人也稀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哀伤和怀念之情。"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曾经拥有过的荣华富贵现今都已不再,但最终还是要回到阔小的家乡,回到了尘封的故土。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的荣华没有来得及享受便已离世。锦衣象征着高贵的地位,而丹旐则是古代皇家或高官使用的车盖,这里用以形容逝者地位尊贵,但这些都未能被他完全拥有便匆匆告别人间。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秦塞和帝畿都是古代边塞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远离都城的地方。哀挽是送别时的悲伤,而悲笳则是边塞上演奏的悲凉乐声,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者深沉的怀念和不舍。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九原是古代北方边塞的地区,这里用以形容极远的地方。诗中说在遥远的九原之上,已经很少有人来吊唁逝者,这些都表达了对逝者记忆逐渐淡忘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于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以及对于生命易逝、荣华难再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岑参展现了自己对逝者深切的哀思,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