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初上人参礼光公
莲花台近多罗树,中有人谈不二门。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倪瓒所作,名为《重送初上人参礼光公》。诗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自然和谐的画面,通过阿育王塔、山气、春冬温、莲花台、多罗树以及中有人谈不二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祥和的氛围。
首句“阿育王塔舍利存”,以阿育王塔象征佛教文化的传承,塔内存放的舍利则代表了佛法的精髓。这一句既点明了佛教的主题,也暗示了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山气无雪春冬温”一句,通过描述山间之气在春冬季节温暖如春,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相通的向往。
“莲花台近多罗树”中的莲花台与多罗树,分别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与智慧。莲花常被佛教视为纯净与解脱的象征,而多罗树则是佛陀成道之地的标志,这两者并置,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禅宗意味。
最后一句“中有人谈不二门”尤为精妙,直接点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不二法门”。这里的“中有人谈”,不仅指实际的对话,更寓意着在内心深处,通过修行达到与宇宙真理的契合。不二门即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与真相,强调了超越表象、直达本源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探索,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词语解释
阿育的意思:象声词。呼痛声。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今人呼曰‘燠休休’,或呼‘如由’,或转呼曰‘阿育’,皆一语也。”...
不二的意思:◎ 不二 bù’èr(1) [consistent]∶没有两样,一致和相同的君令不二(2) [single-minded loyal]∶专一,不变心对革命坚贞不二...
冬温的意思:谓冬天温暖。 晋 陆云 《登台赋》:“游阳堂而冬温,步阴房而夏凉。”《旧唐书·南蛮传·林邑》:“ 林邑国 , 汉 日南 象林 之地,在 交州 南千餘里。其国延袤数千里,北与 驩州 接。地气冬温,不识冰雪,常多雾雨。”...
多罗的意思:(1).梵文Pattra的译音。亦译作“贝多罗”。树名。即贝多树。形如棕榈,叶长稠密,久雨无漏。其叶可供书写,称贝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餘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採用。” 唐 杜甫 《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臺。”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2).食器。《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 毗騫王 ﹞常遗 扶南王 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3).脂粉盒。《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南朝 ...
二门的意思:◎ 二门 èrmén[second gate leading to main court] [较大的院落等]大门里面的一道门...
莲花的意思:◎ 莲花 liánhuā[lotus flower;water-lily; lotus flower] 莲华。即荷花,莲的花,较大淡红色或白色,有香味...
山气的意思:(1).山中的云雾之气。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野浄山气歛,林疏风露长。” 金 元好问 《僧寺阻雨》诗:“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舍利的意思:[释义](名)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叫舍利子(zǐ)。〈外〉梵文。...
有人的意思:(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中有的意思: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阿育王的意思:梵语。或译作 阿输迦 。意为 无忧王 。为古 印度 名王 旃陀罗笈多 之孙, 宾头沙罗 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阿育王 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作大塔,在城南二里餘…… 阿育王 于此作 泥梨城 。”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公元前三世纪中,有 阿育王 信奉佛教,供养僧徒。”...
不二门的意思:指无可比拟、独一无二的门道或技艺。...
莲花台的意思:见“ 莲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