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其二)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驽骀无力自蹉跎,重过龙门感自多。
南海甘棠留世泽,西淮流水叹恩波。
操同清□常依鹤,书寄山阴好换鹅。
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閒听县人歌。
南海甘棠留世泽,西淮流水叹恩波。
操同清□常依鹤,书寄山阴好换鹅。
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閒听县人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巩道创作的《送张穆之还鲸山旧居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送别”与“归乡”的主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首联“驽骀无力自蹉跎,重过龙门感自多”,以“驽骀”自喻,比喻自己如同无能的马匹,无法施展才能,只能在岁月中蹉跎。再次经过“龙门”这一象征着机遇和转折的地点时,内心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颔联“南海甘棠留世泽,西淮流水叹恩波”,运用了“甘棠”和“流水”的典故,前者出自《诗经》,象征着恩德和庇护;后者则常用来表达对友情或恩情的感激。这里诗人借南海的甘棠和西淮的流水,表达了对友人恩泽的铭记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操同清□常依鹤,书寄山阴好换鹅”,“清□”可能是指清风、清水等,此处隐喻纯洁高雅的品质。“依鹤”则暗示着与高洁之士为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高远。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与友人志趣相投,共同追求高雅生活的愿望。
尾联“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闲听县人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在江月之上,弹奏着玉琴,诗人倚靠在水流旁,静静地聆听着县民的歌声。这不仅是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的一种想象,也是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蕴含了对高洁品质和宁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