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处默师赏析

寄处默师

唐 · 罗隐
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
十年顾我醉中过,两地与师方外游。
久隔兵戈常寄梦,近无书信更堪忧。
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

拼音版原文

gānjuànliánkànjiǎozhāngtíngzhùwàngcháotóu
shíniánzuìzhōngguò

liǎngshīfāngwàiyóu
jiǔbīngchángmèngjìnshūxìngèngkānyōu

xiāngyānǎiyuèzhōngzhàotiěchuánxúnhuìxiū

注释

甘露:指仙人或僧人的住所,这里代指修行之地。
雨脚:形容雨点细小密集,如脚印般落在地面上。
樟亭:以樟木建造的亭子,可能有防虫防腐之意。
潮头:江河湖海的潮汐,象征着自然和变化。
十年:表示时间长久,此处可能指友情深厚。
兵戈:兵器,借指战争。
惠休:可能是一位著名的僧人或朋友的名字。

翻译

在甘露亭中卷起窗帘欣赏雨滴,樟亭倚着柱子远眺潮水的起伏。
十年来,你总是在我醉酒时来访,我们一同在这两地的修行生活中游历。
长久分离后,战争频仍,只能在梦中相会,近来连书信也难以收到,令人更加忧虑。
在香炉升起的烟雾中,虎溪月色如画,我最终会驾舟铁船,去寻找惠休大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寄处默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情与怀念之情。

“甘露卷帘看雨脚”一句,描绘了一个安静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诗人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观赏着外面细雨如丝的情景。"樟亭倚柱望潮头"则是诗人站在 樟木制成的亭子里,靠在柱上,远眺着那不断变化的潮汐。这两句通过对比静与动,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变迁。

“十年顾我醉中过”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诗人常常沉浸在酒精的麻醉之中,以此来逃避现实,度过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两地与师方外游”则透露出诗人的渴望,希望能够和心中的师长一起踏上旅程,去往更远的地方探寻生命的意义。

“久隔兵戈常寄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久违之地的怀念。在战争与分离中,诗人只能通过梦境来寄托自己的思念。

“近无书信更堪忧”则是对现实中的孤独感受的一种描绘。没有书信的到来,让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和不安。

最后两句“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在虎溪的明月下,诗人在香炉袅绕的烟雾中,乘坐铁制的小船,去寻找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安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平静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