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退如生辰蒙以诗见示聊述二章奏报(其一)
明 · 袁宏道
菖蒲弄碧柳垂轩,过雨閒看蛱蝶翻。
喜与老髯争一日,好同醉竹倒千樽。
身依紫省黄枢地,梦绕青菱白藕村。
门下校书真女史,吴绡亲写佛前幡。
喜与老髯争一日,好同醉竹倒千樽。
身依紫省黄枢地,梦绕青菱白藕村。
门下校书真女史,吴绡亲写佛前幡。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首句“菖蒲弄碧柳垂轩”,以菖蒲与垂柳的动态美,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菖蒲在轻风中摇曳,柳条低垂于轩窗,充满了夏日的活力。
接着,“过雨闲看蛱蝶翻”一句,通过一场小雨后,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蝴蝶的翻飞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暗示着生命的自由与美好。
“喜与老髯争一日,好同醉竹倒千樽”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畅饮的喜悦之情。这里的“老髯”可能是指年长的友人,而“醉竹倒千樽”则形象地描绘了饮酒至深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生活的豪放。
“身依紫省黄枢地,梦绕青菱白藕村”两句,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既表现了诗人身处官场的现实状态,又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紫省黄枢地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青菱白藕村则是理想中的宁静与自然。
最后,“门下校书真女史,吴绡亲写佛前幡”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行为。作为门下的校书,他不仅负责书籍的校对工作,还亲自参与佛教活动,体现了他对文化和宗教的尊重与实践。吴绡是精细的丝绸,用来制作佛前幡,这一细节更凸显了诗人的虔诚与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文化和宗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