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登城楼二首(其一)
牛羊成晚景,砧杵助秋声。
酒薄人情废,官閒吏事生。
天东归兴满,不为忆莼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诗人登城楼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山势碧环合”,以“碧”字点出山色之美,以“环合”描绘山势连绵,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接着“溪光缟带明”,以“缟带”比喻清澈的溪流,形象地表现了溪水在阳光下明亮如白绸的景象。
“牛羊成晚景”,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牛羊在夕阳下归家,增添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砧杵助秋声”,“砧杵”是捣衣工具,在古代常用于洗衣,此处借指捣衣声,与秋风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凄清氛围。
“酒薄人情废”,写出了诗人因酒质不佳而感到兴致减退,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官闲吏事生”,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天东归兴满,不为忆莼羹”,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的强烈愿望,不为任何物质享受,只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词语解释
碧环的意思:碧玉环。亦喻环形的绿水。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 东海 如碧环,西北卷 登 莱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最后为圆殿,引流水绕之,曰碧环。”...
不为的意思:(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3)...
莼羹的意思: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蓴羹》:“‘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蓴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 末下 乃地名, 千里 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 平江郡 。”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蒓羹:莼菜做的羹。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宋...
东归的意思: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缟带的意思:(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
缟带的意思:(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
归兴的意思:归思;回乡的兴致。 唐 杜甫 《官定后戏赠》诗:“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云南来入我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环合的意思:(1).围绕。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宋 苏辙 《绝句》之一:“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縈回长傍溪。” 元 王沂 《七曲文昌祠》诗:“楼殿参差云雨上,江山环合画图开。”(2).包围。《新唐书·王栖曜传》:“始将兵时,涉寇境,遇游骑环合,乃规百步立表而射,每射破的。”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呼延射虎》:“道逢羣虎下山,下令打围,甲士环合,各以神臂克敌弓射之,凡毙三十餘。”(3).如环之相联。形容机件组合精密契合。 元 刘将孙 《定光寺题经》:“此处有枢运而机...
吏事的意思:(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闲於职事。 明帝 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 刘係宗 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 清 姚鼐 《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 卢綰 常随出入上下。”...
秋声的意思: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人情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人之常情。不近人情。(作宾语) (2) (名)情面。托人情。(作宾语) (3) (名)恩惠;情谊。 (4) (名)指礼节应酬等习俗。 (5) (名)礼物。 [构成]偏正式:人(情...
山势的意思:山的形势或气势。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储光羲 《苑外至龙兴院作》诗:“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我们绕过一个山头,山势一转,脸前忽的闪出两坡十几里长的大山场。”...
晚景的意思:[释义](1) (名)傍晚的景色。 (2) (名)晚年的景况。 [构成]偏正式:晚(景 [例句]晚景很美;很多人出来散步。(作主语)...
溪光的意思: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 谢逸 《南歌子》词:“雨洗溪光浄,风掀柳带斜。”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亭之西,创水榭三楹,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摇几席。”...
忆莼的意思:同“ 忆蒓鱸 ”。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寓居尚復能栽竹,羈宦悬知正忆蒓。”...
砧杵的意思: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 宋 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忆莼羹的意思:犹忆莼鲈。 宋 陆游 《芒屦》诗:“清秋故不远,回首忆蒓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