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方景武方长仅三尺而为戚大将军幕客
明 · 王世贞
宽裾乍曳蓟门尘,曾睹新篇动七闽。
名似要离那恨小,请同方朔莫言贫。
东门此去无长狄,上帝由来有弄臣。
见说府公难喜怒,可将书记属王珣。
名似要离那恨小,请同方朔莫言贫。
东门此去无长狄,上帝由来有弄臣。
见说府公难喜怒,可将书记属王珣。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调方景武方长仅三尺而为戚大将军幕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联“宽裾乍曳蓟门尘,曾睹新篇动七闽”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以“宽裾”象征历史人物的风度与气派,“蓟门尘”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通过“曾睹新篇动七闽”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作品影响深远的感慨。
颔联“名似要离那恨小,请同方朔莫言贫”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要离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方朔则是汉代的文学家。诗人在这里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虽遭遇不公但仍保持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不改其志的决心。
颈联“东门此去无长狄,上帝由来有弄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东门指古代都城的东门,长狄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勇猛之士或异族。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中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的思考。同时,“上帝由来有弄臣”一句,暗含了对权力与臣子关系的深刻洞察。
尾联“见说府公难喜怒,可将书记属王珣”则是对具体情境的描绘。府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王珣则是晋代著名书法家,这里诗人通过将记录工作托付给王珣,表达了对文书工作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权力、道德等多重层面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