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浩然子观筇竹杖赏析

浩然子观筇竹杖

宋 · 张继先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分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拼音版原文

běnshìyóuyuánzhījīncháoshǒuzhōngxié

liángāojiéwàishānxínggòng

注释

子猷:晋代书法家王徽之的字,这里代指园林主人。
园里枝:子猷园林中的树枝。
今朝:现在,当前。
分取:采摘。
手中携:拿在手中。
自怜:自我怜惜。
高节:高尚的节操。
虚无物:没有实物陪伴。
野外:户外,野外。
山行:在山上行走。
得共伊:能与它相伴。

翻译

原本生长在子猷的园林中,今天却被我摘取握在手里。
我自怜高尚的节操空无一物,只能在野外山路上与它相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继先的作品,名为《浩然子观筇竹杖》。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有特色,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诗人的生活情趣及对自然物象的独到感悟。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分取手中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筇竹杖的喜爱与珍视。子猷即浩然子,据传说他曾以筇竹为杖,行走江湖,因此诗中的“本是子猷园里枝”暗示了这一典故。诗人将这份崇敬之情转化为对筇竹的亲近感受,不仅在精神上与浩然子相通,更是在现实中将其手中携带,彰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一种超脱和孤傲的情怀。诗人自谓“高节”,表明其品格高洁,不为世俗所动摇。而“虚无物”则说明诗人的淡泊名利,清贫自守。他选择在野外山行,与筇竹杖为伴,这份简单而又纯粹的相处,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和安宁。这里的“共伊”,伊指筇竹,表明诗人与筇竹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筇竹杖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