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十月率室人及儿子邦直女荃视长女疾于庐山之芦林适散原先生先来牯岭过访先生有诗奉和(其二)赏析

十月率室人及儿子邦直女荃视长女疾于庐山之芦林适散原先生先来牯岭过访先生有诗奉和(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云岚媚老眼,稍喜闻见隘。
返庐调药鼎,颠风鸣万籁。
平生安心方,临事忽破碎。
晓窗隔雾雪,一室乃无外。
似将入混沌,弥缝大宙坏。
身落五蕴中,安能正灾害。
累劫儿女恩,镌刻木石界。
何时世械轻,忧端释华岱。
炉灰拨阴何,静与希夷对。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宇宙、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

首句“云岚媚老眼,稍喜闻见隘”以云雾缭绕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欣喜也有忧虑。接着,“返庐调药鼎,颠风鸣万籁”描绘了诗人回到居所,准备调制药剂的情景,同时外部世界的狂风呼啸,象征着外界的动荡与不安。

“平生安心方,临事忽破碎”表达了诗人平日里坚守的信念在面对现实时的脆弱与崩塌。“晓窗隔雾雪,一室乃无外”则通过清晨的雾雪,强调了个人空间的封闭与独立,与外界的隔绝感。

“似将入混沌,弥缝大宙坏”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秩序的反思,似乎在探讨如何修补或融入一个看似混乱的世界。“身落五蕴中,安能正灾害”表达了个体在复杂世界中的无力感,难以应对各种灾难。

“累劫儿女恩,镌刻木石界”反映了诗人对家族、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这些情感在时间长河中的永恒印记。“何时世械轻,忧端释华岱”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压力减轻、心灵得以解脱的美好愿望。

最后,“炉灰拨阴何,静与希夷对”以炉火的微光与宁静的希夷(道家哲学中的虚无状态)相对照,寓意在生活的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社会、人性等多重层面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寻求内心平静与超越的精神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