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端叔岁晚书怀韵
宋 · 陈傅良
来涂蓝缕雪埋人,三百于今又六旬。
奏课定应书下下,班春聊复喜津津。
馀蔬被壤农亡恙,茂草连扉盗自新。
曳杖鹿头时极目,炊烟齐起两州民。
奏课定应书下下,班春聊复喜津津。
馀蔬被壤农亡恙,茂草连扉盗自新。
曳杖鹿头时极目,炊烟齐起两州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蓝缕:形容霜雪覆盖的样子。六旬:六十岁,指半百。
奏课:朝廷的奏章或官员的工作汇报。
班春:春天来临,新学期或新年开始。
盗自新:盗贼改过自新。
曳杖:拄杖而行。
两州民:指两个州的民众。
翻译
披着霜雪的蓝缕覆盖着沉睡的人们,三百年的岁月如今已过半百。每日的奏章必定记录下重重困难,春天的到来让人暂时忘却忧虑。
剩余的蔬菜滋养着土壤,农民无病无灾,茂盛的草木环绕着门户,盗贼也自我革新。
我持杖漫步,时常远眺鹿头山,两州的炊烟同时升起,百姓生活安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来涂蓝缕雪埋人”形象地写出道路积雪覆盖,行人艰难前行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次句“三百于今又六旬”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六旬之龄已过半,时光匆匆。
“奏课定应书下下”暗指诗人官场上的表现,可能成绩不佳,但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在春天到来之际,以“班春聊复喜津津”表达对新春的喜悦,体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接下来,“余蔬被壤农亡恙”描述了农民们耕作的场景,蔬菜生长良好,显示出农事的繁荣,也寓含着对民生稳定的欣慰。
“茂草连扉盗自新”进一步描绘环境的变化,盗贼活动减少,社会安宁,人们生活有了新的开始。最后两句“曳杖鹿头时极目,炊烟齐起两州民”,诗人悠然地漫步,远望炊烟袅袅升起,象征着两州百姓的安居乐业,画面温馨而祥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体现了宋代理学家陈傅良的士大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