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方石
明 · 成鹫
涅而不缁,磨而不磷。
虚中方外,贞比幽人。
虚中方外,贞比幽人。
鉴赏
这首诗以“通方石”为题,通过“涅而不缁,磨而不磷”这一对偶句,生动地描绘了通方石坚韧不屈、高洁无瑕的品质。接下来,“虚中方外,贞比幽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通方石的特性与隐士的品格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向往。
“涅而不缁,磨而不磷”,比喻通方石即使经过深色物质的染污也不会变黑,即使被锐利之物刮磨也不会留下痕迹,形象地展现了其坚不可摧、纯净无瑕的特质。这不仅是对通方石物理性质的描述,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象征性表达——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我,坚守本真。
“虚中方外,贞比幽人”则进一步揭示了通方石的精神境界。这里的“虚中”指的是通方石内部空灵、不为外物所累的状态;“方外”则暗示其超脱世俗、独立于尘世之外的品格。而“贞比幽人”则是将通方石的坚贞不渝与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隐士相比拟,强调了其内在的道德力量和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通方石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自然属性,更寄托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和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