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西征次韵屠巡察三首(其三)赏析

西征次韵屠巡察三首(其三)

明 · 黄衷
露檄宵驰北路长,探丸今日静江乡。
宋功谩录收邕管,汉将徒劳下桂阳。
借箸公还将绣斧,洗兵吾欲挽银潢。
何人更上平蛮雅,续得淮西墨几行。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西征次韵屠巡察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边疆征讨的壮阔场景,既有对历史功绩的回顾,也有对未来战事的展望。

首句“露檄宵驰北路长”,以“露檄”形容文书在夜晚迅速传递至北方辽阔的边疆,展现出了军事行动的紧迫与速度。“宵驰”二字,生动地刻画出夜晚急行军的情景,透露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接着,“探丸今日静江乡”一句,通过“探丸”这一典故,暗示了此次征讨的目标地区——静江乡,预示着战争即将平息,带来和平与宁静。这里的“静”字,既是对战争结束的期待,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宋功谩录收邕管,汉将徒劳下桂阳”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对比了前朝的功绩与当前的军事行动。宋朝的功绩被轻描淡写地记录在史册中,而汉朝将领的努力却徒劳无功地攻打桂阳。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当下军事策略的思考。

“借箸公还将绣斧,洗兵吾欲挽银潢”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借箸公,即诸葛亮,此处借指运筹帷幄的智者;绣斧,象征着治理国家的工具。诗人希望借助智者的策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想要挽起银河,即以最大的决心和力量来实现和平的愿望。

最后,“何人更上平蛮雅,续得淮西墨几行”两句,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继续写下平定蛮族的诗歌,如同淮西战役中的英雄事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更多英勇的将士能够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贡献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