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舶携具过云榭知宗出示和章复用韵(其一)
宋 · 王十朋
不须蜡屐上林端,高处登临眼自宽。
䆉稏风翻梅里白,离支日照鹤顶丹。
山川满目如京洛,台榭侵云类广寒。
宾主往来俱不远,如棠不比鲁侯观。
䆉稏风翻梅里白,离支日照鹤顶丹。
山川满目如京洛,台榭侵云类广寒。
宾主往来俱不远,如棠不比鲁侯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处远眺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首句“不须蜡屐上林端,高处登临眼自宽”开篇即点明了无需借助登山工具,站在高处就能尽览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和高度的审美自信。
接着,“䆉稏风翻梅里白,离支日照鹤顶丹”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风吹动䆉稏(一种植物)与梅树的白花,以及阳光照射下离支(荔枝)树上红艳的果实,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与自然界的色彩变换。
“山川满目如京洛,台榭侵云类广寒”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眼前的景致与历史名城京洛相联系,用“台榭侵云”比喻高耸的楼阁直入云端,仿佛仙境一般,体现了作者对眼前景致的赞叹与向往。
最后,“宾主往来俱不远,如棠不比鲁侯观”两句,通过对比宾主之间的距离与鲁侯(古代诸侯)观赏景致的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以及在这种亲近中所感受到的愉悦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