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瑞月下闻砧
老眼近来闲泪少,那禁月下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
首句“夜凉枕上梦频惊”,以“夜凉”点明季节与环境,暗示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而“梦频惊”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宁与焦虑,仿佛在梦中也难以获得片刻的安宁。这种矛盾感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对情感的深入探讨。
次句“有底秋天不肯明”,“秋天不肯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秋天以人的性格特征,表达了诗人对秋夜不明朗状态的不解与无奈。这里的“有底”即“为什么”,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好奇与追问,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或困惑。
第三句“老眼近来闲泪少”,诗人通过自述,揭示了自己年岁渐长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内心的情感表达变得更为克制,甚至减少。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岁月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自我调适。
最后一句“那禁月下捣衣声”,以“月下捣衣声”作为收尾,既是对前文情绪的呼应,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捣衣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它不仅唤醒了诗人的思绪,也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梦境、秋夜景象、个人情感变化以及月下捣衣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世界中的自我探索与调适。
词语解释
不肯的意思:◎ 不肯 bùkěn[will not;would not]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捣衣的意思:◎ 捣衣 dǎoyī[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近来的意思:[释义](名)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构成]偏正式:近(来 [例句]他近来工作很忙。(作状语)...
老眼的意思:(1).老年人的眼睛。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老眼见花时,惜花心未衰。” 茅盾 《子夜》十六:“这老太婆疲倦得再也不能动了。可是她并没睡着,她睁大了血红的老眼,虚空地看着。”(2).老年人的眼力。指视力所及,亦指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唐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诗:“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所谓文有定评了,可见我这双老眼还不盲。”...
秋天的意思:◎ 秋天 qiūtiān[autumn] 秋季...
眼近的意思:眼前;跟前。《水浒传》第三九回:“金钱甲马果通神,千里如同眼近。”...
有底的意思:◎ 有底 yǒudǐ[know how things stand and feel confident of handling them;be fully prepared for what is coming]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月下的意思:(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枕上的意思:(1).床上。 唐 岑参 《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 南数千里。” 宋 陆游 《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秋风萧瑟》:“夜来枕上隐隐听见 渤海湾 的潮声,清晨一开门,一阵风从西吹来,吹得人通体新鲜干爽。”(2).指梦中。 宋 萧东夫 《吕公洞》诗:“枕上功名祇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