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同林太常蔡孝廉集民部夏力庸处归来独成
明 · 郭之奇
夏君设酒当除夜,相逢总是客同舍。
七千里外得四人,三百六旬尽一斝。
游人莫作岁暮悲,天工此日暂相假。
犹有亲友共呼欢,向须契阔独嗟讶。
愧余当歌不能放,悲余当酒不能下。
绿樽华发两相催,烛光星烂复交射。
久坐共听漏声稀,归来惟有霜风迓。
呼奚独掩小柴扉,寂寥灯前泪参差。
七千里外得四人,三百六旬尽一斝。
游人莫作岁暮悲,天工此日暂相假。
犹有亲友共呼欢,向须契阔独嗟讶。
愧余当歌不能放,悲余当酒不能下。
绿樽华发两相催,烛光星烂复交射。
久坐共听漏声稀,归来惟有霜风迓。
呼奚独掩小柴扉,寂寥灯前泪参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郭之奇在除夕之夜与友人在夏力庸家中相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节日的氛围。
首句“夏君设酒当除夜”,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夏力庸在除夕之夜设宴款待朋友。接着,“相逢总是客同舍”一句,表达了聚会中大家都是过客,但彼此间却能共享欢乐,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千里外得四人,三百六旬尽一斝”描绘了虽身处异地,却能在同一时刻相聚饮酒的难得情景,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珍贵。接下来,“游人莫作岁暮悲,天工此日暂相假”则劝慰大家不要因年岁的更迭而感到悲伤,而是要珍惜这短暂的相聚时光。
“犹有亲友共呼欢,向须契阔独嗟讶”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即使面对离别,也要以欢笑面对。然而,诗人自己却陷入了情感的矛盾之中:“愧余当歌不能放,悲余当酒不能下。”他既想唱歌表达喜悦,又因内心的悲伤难以饮酒,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绿樽华发两相催,烛光星烂复交射”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绿酒与白发相互映衬,烛光闪烁如同繁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久坐共听漏声稀”,夜深人静,诗人与友人们开始各自思量,感慨时光易逝。
最后,“归来惟有霜风迓”写出了诗人独自归家时的感受,只有寒冷的霜风陪伴左右,暗示了聚会后的孤独与寂寞。而“呼奚独掩小柴扉,寂寥灯前泪参差”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通过“泪参差”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聚会时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友情、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