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紫阳赵山长治台叟三首(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注释
昔年:过去。初:起初。
弱冠:二十岁。
丙午:干支纪年法中的丙午年。
书堂:书房。
四海:全国各地。
仰:敬仰。
朱子: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
紫阳:指朱熹,他曾隐居紫阳山。
工夫:时间或功夫。
谁:指代不明的人物。
邃密:深奥精细。
商量:讨论,研究。
旧日:过去的。
鹅湖:鹅湖之会,历史上著名的学术辩论事件。
语:言论,讨论内容。
端能:确实能够。
子细详:详细地解说。
翻译
当初年纪轻轻,那年是丙午,创立了书房。各地的人都敬仰朱熹,万座山环绕着紫阳峰。
谁的功业长久且伟大,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关键。
昔日鹅湖的学术辩论,希望能详细地讲解。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学术气息和深情友谊的诗作,通过对昔日创立书堂、崇敬朱子学说以及山水环绕景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传承与个人成就的追求,以及对友人赵山长治台叟的深厚情感和期望。
“昔年初弱冠,丙午创书堂。” 这两句回忆起诗人的青年时代,在丙午这一特定年份里建立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地方。这里的“弱冠”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充满了青春和朝气,而“创书堂”则是知识与文化传承的象征。
“四海仰朱子,万山环紫阳。”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朱熹(朱子)学说的崇敬,以及对赵山长治台叟所处环境的赞美。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学说影响深远,而“万山环紫阳”则描绘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紫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呼。
“工夫谁久大,邃密要商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事业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时间流逝与成就大小的思考。这里的“工夫”指的是功夫或者是修行,“邃密”则意味着深远细致。
“旧日鹅湖语,端能子细详。” 最后两句提及了过去在鹅湖的一番对话,或许是诗人与赵山长治台叟之间的学术交流或心灵沟通。这里的“端能子”可能指的是某位德高望重之人,或者是一个尊称,表示作者对其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与当下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成就、自然美景以及深厚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