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
晚凉暗生宫沼,数语花前别。
一线飘飘去影,错认来时节。
钿梁珠镊。
新眉绿换,最不胜梳卫娘发。
初夏蚕眠未茧,到死丝方绝。
经爨桐尾全焦,变徵弦重拨。
风定红鳞又起,除是芳尊竭。
西楼弦月。
依前如梦,梦醒閒云絮千叠。
词语解释
变徵的意思:◎ 变徵 biànzhǐ[one of ancient seven musical scale] 传统音乐术语。古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的一个音级。以此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战国策·燕策》...
不胜的意思:[释义](1) (动)承担不了;不能忍受。 (2) (动)表示不能做或做不完(前后重复同一动词):防不胜防。 (3) (副)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 [构成]偏正式:不〔胜 [例句]体力不胜。(作谓语)防不胜防。(作状语)不胜荣幸。(作状语)...
蚕眠的意思:◎ 蚕眠 cánmián[inactiveness of silkworms before they shed their skin;dormancy of silkworm] 蚕蜕皮前不动不食的状态。俗称眠。六、七日眠一次,经四眠后蜕皮即上簇结茧...
初夏的意思:◎ 初夏 chūxià[the first month of summer] 夏季的第一月,即农历四月...
爨桐的意思:(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错认的意思:错误地分辨、认识。《唐律疏议·杂律·错认良人为奴婢》:“诸错认良人为奴婢者,徒二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 颜标 作 鲁公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词有‘悔当初错认你心同竝蒂莲,到今朝方知你心不同如其面’之句。”...
芳尊的意思:见“ 芳樽 ”。...
宫沼的意思:帝王宫苑中的池沼。《礼记·礼运》:“凤凰、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 唐 白居易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诗:“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 元 虞集 《王仪伯参政见和郊字韵诗复用韵叙谢》之一:“龙游宫沼凤游郊,通水明堂不翦茅。”...
梁珠的意思:《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威王 ﹞与 魏王 会田於郊。 魏王 问曰:‘王亦有寳乎’ 威王 曰:‘无有。’ 梁王 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寳乎?’”后因以“梁珠”指宝珠。 唐 褚亮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色共 梁 珠远,光随 赵 璧圆。”...
凉暗的意思:见"凉阴"。...
飘飘的意思:(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
千叠的意思:犹千重。 宋 杨侃 《皇畿赋》:“冈断续以千叠,尘飞扬而四遮。”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明 李东阳 《南巡图记》:“其上则奇峰峻岭,迴滩激瀨,人跡不能及;下则连山洪涛,千叠百折,其势若排云而降。”...
时节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节令;季节。农忙时节已过。(作主语) (2) (名)时候。 [构成]偏正式:时(节...
卫娘的意思:指 汉武帝 皇后 卫子夫 。她以发美得宠。事见《汉武故事》。后因以“卫娘”借指冶容女子。 唐 李贺 《浩歌》:“漏催水咽玉蟾蜍, 卫娘 髮薄不胜梳。” 清 陈维崧 《齐天乐·蝉》词:“悄然低问:可仍记当初, 卫娘 低髩?”...
夏蚕的意思:夏季养的蚕。 宋 戴复古 《织妇叹》:“春蚕成丝復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宋 邢居实 《雨后出城马上作》诗:“紫椹饱黄鸝,人家夏蚕老。”...
弦月的意思:呈半圆形的月亮。指农历初七、八或廿二、三之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夕咏牛女》:“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 宋 范成大 《舫斋晚憩》诗:“雨餘弦月上,尘界本清凉。” 明 陈山毓 《七夕赋》:“怨轻丝之多乱,伤弦月之易零。” 清 刘大櫆 《游浮山记》:“有大石穹起当道,两棖中虚,如植玉环而埋其半於地,自远望之,天光见其下,如弦月焉。”参见“ 弦 ”。...
依前的意思:照旧;仍旧。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宋 张先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词:“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水浒传》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转又上楼去,依前倒在牀上。”...
一线的意思:见“ 一线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语儿的意思:即 语儿乡 。《汉书·闽粤传》:“楼船军卒 钱唐 榬终古 斩徇北将军,为 语儿侯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越中 地也,今 吴 南亭 是。’语字或作篽,或作籞,其音同。”参见“ 语儿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