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司理子隆兼隐
宋 · 陈造
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
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
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
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
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
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绅笏:官员的官帽或手杖,象征身份。达人:通达的人,指有见识、宽容的人。
异同:差异和相同,这里指看待事物的宽广度。
柱下史:古代官职,此处借指有学问的人。
鹿门翁:隐居山林的学者,如汉代的庞德公,隐居鹿门山。
犴狱:监狱,古代也指诉讼之事。
阴德:暗中做的好事,不求回报的好心行为。
诗书:泛指文化知识,尤其是儒家经典。
隽功:卓越的功绩,突出的成就。
笠泽:湖泊或沼泽地,这里可能指隐居之处。
烟浪:烟雾笼罩的水面,形容湖面的景色。
翻译
官员审视着丛林山野,通达之人不拘泥于差异和相同。深知那柱下史的智慧,却笑那隐居鹿门的老者。
公正执法与暗中行善,都彰显了他的美德和才学。
何必一定要去那湖泽之地,让小船在烟波中自由漂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题吴司理子隆兼隐》。诗中,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描绘了吴司理子隆在官场与隐居之间的选择。"绅笏视林薮"形象地描述了他既能处理政务又能享受自然的从容,显示出他的通达和不拘小节。"达人忘异同"则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认为他超越了一般人对于是非的执着,能包容不同。
接下来,诗人将吴司理子隆比作古代的柱下史(即史官),暗示他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像鹿门翁那样超脱世俗。"犴狱仍阴德"赞扬他在司法工作中行善积德,而"诗书亦隽功"则肯定了他的文学才华。最后,诗人劝告不必一定要效仿古人隐居江湖,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如烟波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样可以实现。
整首诗通过赞美吴司理子隆的才情与品格,展现了作者对他既敬仰又欣赏的态度,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