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全文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出处:《入彭蠡湖口诗
南北朝 · 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注释

倦:厌倦 。
水宿:栖住于水中的船上。
此句意谓厌倦了水上长途旅行。
具论:详细述说。
骤:急疾。
回合:聚合;汇合。
此言风浪拍打在洲岛上。
圻岸:曲岸。
崩奔: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
狖:长尾猿。
浥:湿。
馥:香气浓郁。
芳荪:香草名。
此句说露水沾在芳荪的叶子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屯:聚集。
千念二句:各种感慨日夜缠绕在心头。
石镜、松门:山名,二山都近鄱阳湖口。
九派:浔阳的别称。
即今江西九江。
灵物:珍奇神异之物。
郄珍怪:惜其珍奇怪异之状。
秘精魂:隐藏其精神魂魄。
金膏:道教传说中的仙药。
灭明光:韬光而不显现。
水碧:玉的一种,又称碧玉。
辍:停止。
流温:指水玉温润。
千里曲:曲名,即《千里别鹤》曲。
弦绝:曲终。

翻译

早已厌倦了水上的长途旅行,因为风潮变幻不定,凶险难测,难以述说。
波涛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
在清朗的月光下,聆听两岸猿类凄婉的叫声;在湿润的夜露中,饱吸着芳草的馨香。
春末的原野上铺展着秀丽的绿色,高高的山岩上屯聚着一朵朵白云。
舟行江上,游览沿途景致,思绪万千;日日夜夜总是浮想联翩。
攀登悬崖,登上了浔阳城旁庐山之东的石镜山;牵萝扳叶,松门山顶。
关于大禹疏治三江的传说已成为往事,关于长江分成九派的玄理也难以推究明白。
江湖中的灵怪神异,因吝惜其珍怪之相,而秘藏其精神魂魄。
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灭其明光,止其温润而不见。
我枉自弹奏了一曲《千里别鹤》,本想借此消忧,谁知曲罢却像商陵牧子一样,思念之情愈加强烈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彭蠡湖口的所见所感。开篇“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表达了旅途中的疲惫和对自然景观的无尽思考。接下来,“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展示了湖水中岛屿错落有致以及湖岸不断变化的生动画面。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则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下聆听蛙鸣,感受着夜晚湿润空气中植物的清香。紧接着,“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描写了春末时分的美丽景色,山峦耸立,云朵聚集。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尽思绪和对生活种种感受的积累。随后,“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展示了探索自然之美的举动,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回忆和思考。紧接着,“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则让人联想到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与世隔绝之人的神秘感。

“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中金膏可能指的是日光或者是某种光亮的物质,被水面所反射和吸收。这里传达了一种柔和而又深远的景象。

最后,“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则表明诗人虽然创作了许多歌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心中的思念却如同断弦重绑,不可磨灭。这一系列的描写和抒情,共同构成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历史回忆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