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宋 · 吴潜
阑干小倚望遥岑,晓霁朝朝换午阴。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
注释
阑干:栏杆。小倚:轻倚。
遥岑:远方的山岭。
晓霁:清晨雨后放晴。
朝朝:每天早晨。
午阴:午后阴云。
越鹜:水鸟(可能指雁)。
天外影:天边的影子。
吴鸠:吴地的斑鸠。
雨中音:雨后的叫声。
海濒客子:海边的游子。
秋衔袖:秋天衣袖里藏着。
塞上征人:边塞的战士。
夜拊砧:夜晚敲打捣衣砧。
无意绪:心情低落。
闵劳:忧虑劳苦。
主恩深:主上的深厚恩情。
翻译
我独自倚着栏杆眺望远方的山岭,清晨的雨后,阳光逐渐替换午后的阴云。白天的水鸟身影已经消失在天边,吴地的斑鸠叫声还带着雨后的湿润。
海边的游子秋天衣袖里藏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塞的战士夜晚敲打着捣衣砧声。
我们都怀着同样的心情,无尽的忧郁,只因深深感激主上的恩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景象和情感,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阑干小倚望遥岑" 一句中,“阑干”指的是栏杆或城墙边的小立柱,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依靠在高处向远方凝视,表达了一种渴望与眺望的姿态。“遥岑”则是远处的山峰,这里的“望”字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晓霁朝朝换午阴" 描述了秋天早晨的太阳被薄云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暗。这里用来映射诗人内心的变化和不定,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
接下来的两句“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氛围。“越鹜”指的是越地的野鸭,它们已经飞到高空,收起了它们在天际的身影。而“吴鸠”则是江南地区特有的鸟类,它们的声音还带着雨中的湿润。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声音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海濒客子秋衔袖,塞上征人夜拊砧" 描写了诗人对于旅途中人的同情。海边的行者因为秋天的凉意而卷起衣袖,而边塞上的士兵在夜晚为了取暖而敲击石砧以驱寒。这里通过对不同人物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游子和征人的关切。
最后两句“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则是诗人对于这些景象与情感的总结。“一概”表示普遍,无特指,“无意绪”意味着没有特别的牵挂或忧虑,但实际上隐藏着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心。"闵劳争柰主恩深"则是说这些看似平常的情感与景象,实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主上的深厚恩情和内心的忧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物状态的同理,表达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