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怀古
明 · 董纪
凤去名犹在,龙蟠势莫过。
好春三月最,遗恨六朝多。
寂寞金莲步,凄凉玉树歌。
对花须痛饮,感慨欲如何。
好春三月最,遗恨六朝多。
寂寞金莲步,凄凉玉树歌。
对花须痛饮,感慨欲如何。
鉴赏
这首《凤台怀古》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首句“凤去名犹在”,以凤凰的离去比喻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消逝,但其留下的名声却依然流传于世,寓意深远,引人思考历史与名声的关系。接着,“龙蟠势莫过”一句,以龙的盘旋比喻历史的波澜壮阔,强调了历史的不可逆转和力量之大,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影响深远。
“好春三月最”和“遗恨六朝多”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赞美春天的美好,后者则感叹历史上的遗憾与悲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通过“三月”与“六朝”的时间跨度,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寂寞金莲步,凄凉玉树歌”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荒凉、往昔繁华不再的画面,通过“金莲步”和“玉树歌”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是人非的景象,也暗含了对过去美好事物消失的惋惜之情。
最后,“对花须痛饮,感慨欲如何”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复杂的情感状态。在自然美景面前,诗人选择以酒浇愁,借酒抒发内心的感慨。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深沉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无奈接受,体现了诗人面对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凤台怀古》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与反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