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云山图八首(其四)赏析

题云山图八首(其四)

元末明初 · 张羽
潮落寒沙广,苍然远山暮。
何处罟师归,自识门前树。
披图忆所历,仿佛松滋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海边景象。"潮落寒沙广",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潮水退去后沙滩广阔而清冷的画面,寒意透出诗人对季节和环境的敏感。"苍然远山暮",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远山呈现出深沉的苍茫之色,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空间的辽阔。

"何处罟师归",诗人将视线转向渔夫,询问他们是否在暮色中归来,这一问不仅引人遐想,也流露出对渔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家乡的思念。"自识门前树",通过渔夫能辨识自家门前的树木,表达了对熟悉环境的亲切感和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最后两句"披图忆所历,仿佛松滋渡",诗人通过观看画作,唤起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特别是对松滋渡(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渡口)的联想,这处细节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过去的回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通过描绘画面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词语解释

仿佛的意思:(1) 基本义:(副)似乎;好像(表示比喻;常与‘似的’、‘一样’配合使用)。他说的话仿佛跟孩子一样。(作状语) (2) (动)像;类似。几年没见;他的样子和以前相仿佛。(作谓语)联绵式。...

罟师的意思:渔夫。 唐 王维 《送沉子福归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盪桨向 临圻 。”《太平广记》卷一三二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纵》:“见罟师至河所下网,意中甚惧,不觉已入网中,为罟师所得。” 宋 梅尧臣 《打鱼》诗:“安知罟师意,设网遮其闕。”...

寒沙的意思:称寒冷季节的沙滩。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鱼浦潭》诗:“森森荒树齐,析析寒沙涨。” 唐太宗 《饮马长城窟行》:“寒沙连骑跡,朔吹断边声。” 宋 刘过 《唐多令》词:“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披图的意思:展阅图籍、图画等。《后汉书·卢植传》:“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 舜 以甲子之朝,披图而巡 洛 。” 沉宗畸 《题高丽闵王妃遗像》诗:“釃酒难招海国魂,披图喜识春风面。”...

远山的意思:(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

自识的意思: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