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采藤曲效王建体赏析

采藤曲效王建体

宋 · 唐庚
鲁人酒薄邯郸围,西河渡桥南越悲。
岁调红藤百万计,此古一作无穷时。
去年采藤藤已乏,今年采藤藤转竭。
入山十日脱身归,新藤出土拳如蕨。
淇园取竹况有年,越山采藤输不前。
今年输藤指黄犊,明年输藤波及屋。
吾皇养民如养儿,凿空为此谋者谁。

鉴赏

这首诗《采藤曲效王建体》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繁重的采藤任务中所承受的艰辛与无奈。

首句“鲁人酒薄邯郸围,西河渡桥南越悲”,以鲁地酒质稀薄、邯郸被围困的场景起兴,引出下文对劳役之苦的描述。接着,“岁调红藤百万计,此古一作无穷时”两句,形象地展示了每年大规模采集红藤的景象,暗示这种劳役似乎永无止境。

“去年采藤藤已乏,今年采藤藤转竭”揭示了劳动的残酷和资源的枯竭,去年的藤已经采尽,今年更是一无所获。而“入山十日脱身归,新藤出土拳如蕨”则描绘了劳工们艰难的劳作过程,他们深山入谷,历经十日方能脱身,新长出的藤蔓形状如同蕨菜,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劳动的艰辛。

“淇园取竹况有年,越山采藤输不前”两句对比了竹子的生长周期与藤的采集,突出了藤的稀缺性。而“今年输藤指黄犊,明年输藤波及屋”则进一步强调了劳役的沉重,今年的藤只能勉强支撑一头黄牛的重量,明年的藤甚至可能连屋顶都难以覆盖。

最后,“吾皇养民如养儿,凿空为此谋者谁”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评,将劳役比作养育孩子,讽刺了为了一己之私而让百姓承受如此重负的行为。整首诗通过对采藤这一具体劳动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不合理制度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