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奉酬文翁赏析

次韵奉酬文翁

宋 · 沈辽
昔人幽操有至乐,吾岂含华企冲漠。
已知劳生委梦幻,不问万事纷纷作。
四十年来春复秋,但见花开更花落。
最爱长夏适我怀,新竹森森初解箨。
修林乔木结青荫,下蔽文窗与朱箔。
已将形骸付物外,何必高下穷崖壑。
老去诗书强遮眼,尔来悉已悬高阁。
多病不赖世人知,吾亦于人无厚薄。
阳狂长鄙向子平,弦歌偶似陶渊明。
无事长甘数斗粟,终不苟就五鼎烹。
南庄夫子谢声名,誇我田家蚕且耕。
谁知此意正相合,寂寥应笑鲁诸生。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次韵奉酬文翁》。沈辽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著称,此诗正是其心境的体现。

诗中开篇即表达了对古代隐士高洁操守的向往,以及自己虽无法企及,却也愿意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接着,诗人回顾了四十年的人生历程,见证了四季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尤其是对夏日的喜爱,新竹的成长让他感到满足与惬意。他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认为无需在意外界的高低起伏,山崖与山谷对他而言并无分别。

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更加专注于诗书,将其置于高阁之上,不再频繁阅读。他坦然面对身体的疾病,对世人的了解并不在意,对待他人也无厚薄之分。在精神上,他自比为向子平,行事狂放不羁;在生活态度上,则像陶渊明一样,追求简单而自由的生活,宁可过着清贫的日子,也不愿为了富贵而妥协。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如同南庄的孔子,谢绝了名声的诱惑,更愿意过着农耕与养蚕的田园生活。然而,他发现自己的生活理念与这位古代圣贤不谋而合,不禁对那些拘泥于儒家教条的鲁国学者发出微笑,似乎在说他们未能理解真正的智慧与生活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隐士与诗人自身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沈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