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上别陈子隽
同为天上客,复此越中行。
暑雨田苗秀,斜阳驿树明。
分携亦常事,此别各关情。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越上别陈子隽》。诗中描绘了与友人陈子隽在越地分别的情景,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十载论交久,相亲若弟兄”,开篇即点明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如同兄弟一般亲密无间,已经共同度过了十年的时光。这种长久的友谊,使得他们在彼此心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颔联“同为天上客,复此越中行”,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作为朋友的身份,以及即将分别的事实。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关系如同天上的星辰,即使相隔遥远,也依然紧密相连。这句诗巧妙地将友情比作天上之客,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又暗示了分别的无奈。
颈联“暑雨田苗秀,斜阳驿树明”,转而描写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夏日的雨水滋润了田野,使得庄稼更加茂盛;夕阳西下,驿道边的树木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明亮。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友情如同这美好的景色,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尾联“分携亦常事,此别各关情”,点出了离别的主题。离别虽是寻常之事,但对于朋友而言,每一次的分别都充满了情感的牵绊。这句话既是对离别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友情深度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朋友间的深厚情感和离别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珍贵。
词语解释
常事的意思:◎ 常事 chángshì(1) [ordinary matters]∶平常的事平生常事(2) [commonplace happening]∶常见的事...
弟兄的意思:◎ 弟兄 dìxiong(1) [brothers] 弟弟和哥哥亲弟兄(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分携的意思:离别。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宋 吴文英 《风入松》词:“楼前緑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清 秋瑾 《失题》诗:“惜别阶前雨,分携水上萍。”...
关情的意思:(1).掩饰感情。 唐 张鷟 《游仙窟》:“琵琶入手,未弹中间,僕乃咏曰:‘心虚不可测,眼细强关情;迴身已入抱,不见有娇声。’”(2).动心,牵动情怀。 唐 陆龟蒙 《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若流鶯声似燕,丹青,燕语鶯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 郁达夫 《题淡然手册》诗:“风雨鸡鸣夜五更,浮云聚散总关情。”(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唐 崔峒 《送苏修游上饶》诗:“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明 刘基 《鹧鸪天·冬暖》词:“尘劳事,莫关情...
论交的意思:(1).争论与交谈。 唐 李颀 《行路难》诗:“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2).结交;交朋友。 唐 高适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宋 陈师道 《赠鲁直》诗:“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张昭汉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古人论交恩义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上客的意思:◎ 上客 shàngkè[guest of honour] 上宾;尊贵的客人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树明的意思: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管子>析疑》:“视於不见则目长,听於不闻则耳飞。长目飞耳,则远无所遗,近无所蔽,而明树矣。”...
田苗的意思:禾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行于大道》:“田苗不起,囷仓虚空。”《宋史·河渠志五》:“﹝ 程昉 等﹞逼人夫夜役,践蹂田苗,发掘坟墓,残坏桑柘,不知其数。”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锄了田苗,种了菜蔬,老做庄家小做屠。”...
天上的意思: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相亲的意思:◎ 相亲 xiāngqīn(1) [be deep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互相亲爱;相亲近(2) [have a traditional blind date before engagement]∶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
斜阳的意思:◎ 斜阳 xiéyáng[setting sun]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驿树的意思:驿路旁所种的树。 唐 杜甫 《龙门》诗:“ 龙门 横野断,驛树出城来。” 唐 郎士元 《登无锡北楼》诗:“驛树寒仍密,渔舟晚更閒。”...
中行的意思:(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