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酬方思道以诗帙见寄赏析

酬方思道以诗帙见寄

明 · 朱应登
方子还山中,两度寄诗帙。
怜余方在疚,报答百不一。
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术。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应毕。
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枣栗。
理瓮得旧醅,攀崖割新蜜。
既可欢亲颜,亦堪悦家室。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
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筚。
人生归有道,贫贱匪所恤。
作诗谢同怀,商风振瑶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应登对友人方思道赠诗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方子还山中”,描绘了友人方思道归隐山林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接着,“两度寄诗帙”则说明了友人间的频繁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系。

“怜余方在疚,报答百不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给予友人足够回报的歉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理解与宽容的感激之情。“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术。”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即使相隔千里,友人的关怀依然能跨越时空的限制。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应毕。”描述了秋收时节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劳动成果的肯定。“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枣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的寒冷与丰收的喜悦。

“理瓮得旧醅,攀崖割新蜜。”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共享丰收之乐的场景,既有物质上的满足,也有精神上的愉悦。“既可欢亲颜,亦堪悦家室。”表达了这种快乐不仅限于个人,而是能够惠及家庭成员。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未能及时陪伴父母,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筚。”虽然遗憾,但诗人仍感到欣慰,因为还有机会陪伴家人,给予他们温暖与安慰。

最后,“人生归有道,贫贱匪所恤。”诗人总结了人生的真谛,认为无论贫富,都应该遵循自己的道路,珍惜眼前人。“作诗谢同怀,商风振瑶瑟。”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情、亲情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