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崩及城
明 · 袁宏道
城郭荒如许,迁来得几时。
江通夔子国,潮打武侯祠。
六代馀封在,三分故里疑。
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
江通夔子国,潮打武侯祠。
六代馀封在,三分故里疑。
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
鉴赏
这首《江崩及城》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描绘了江水侵蚀城市,自然力量对人类文明遗迹的侵蚀与变迁。诗中充满了对历史沧桑和自然力量的感慨。
首句“城郭荒如许”,开篇即以“荒”字点出城市的破败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迁来得几时”一句,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城市变迁速度之快的感叹,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江通夔子国,潮打武侯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和谐共存,长江蜿蜒流经,潮水拍打着武侯祠,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寄托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六代馀封在,三分故里疑。”这里提到的“六代”和“三分”分别指中国古代的六个朝代和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诗人通过这些历史符号,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繁华的追忆,同时对现今景象的疑惑与感慨。
最后,“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这一句以设问的方式,引人深思。它不仅是在询问深谷底部是否真的没有留下任何碑文,更是在探讨历史的痕迹是否真的会被彻底抹去。这句话蕴含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对自然与时间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