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出处:《和菱溪石歌》
宋 · 苏舜钦
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
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
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
予尝飞帆入震泽,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
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
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
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
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
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汨没一旦伸。
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
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
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
予尝飞帆入震泽,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
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
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
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
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
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汨没一旦伸。
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
鉴赏
此诗《和菱溪石歌》由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通过对双石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开篇即以“滁州信至诧双石”点明主题,双石的奇美令人惊叹。接着描述了石头的来历与获得过程,“云初得自菱水滨”,强调了其自然天成的特质。诗人通过“长篇称夸语险绝”表达了对石头的赞美之情,意在让后来者也感受到其非凡之处。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两句,将石头的形态与视觉冲击力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将其置于屋壁之上,便能震撼人心。接下来,“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运用比喻手法,将石头比作麒麟,突出其独特的形状与内在的空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智慧的深邃。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则进一步强调了石头的稀有与珍贵,琅琊之地的偏远使得这样的奇石更为难得一见。诗人曾亲历震泽,深入探寻异境,发现居民以石为业,日夜劳作,山也因此而富饶。石头前的景象犹如万马奔腾,雨打浪涌,岁月沧桑,千株万穴,生机勃勃。
面对如此之物,诗人自感才力衰弱,不敢轻易为之赋文。然而,偶然的机会使他得以见识并欣赏这奇珍异宝,于是创作此诗,以示赞美。诗中提到乡俗对此类石头见惯不惊,但它们的价值在于稀少与独特,不应被忽视。
最后,诗人感慨于高贤的赏识与推崇,使得这些石头得以彰显其价值,不再沉寂于荒野。世人的爱憎随兴废变化,而诗人的吟叹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与感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双石的外在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与艺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