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有感呈王正叔束徽之
必将滋及物,自合大为霖。
也道春来好,何馀臈后阴。
冬冥诚不道,苍帝亦何心。
俗口誇同粉,愚观谓似琳。
独于平处薄,不似险中深。
逆吹争为力,凌寒苦助侵。
落疑天未悟,压恐地难任。
蛰户开重墐,冰鱼上复沉。
欲开花谩妒,垂死草奚禁。
短韵徒堪叹,凭君附入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淫:过分,稠密。乘时:趁机,适时。
滋及:滋润到。
大为霖:大量降雨。
臈后:腊月之后,冬季末期。
冬冥:冬天的沉寂。
俗口:世俗之人的言论。
琳:美玉。
薄:稀薄。
凌寒:冒着严寒。
蛰户:冬眠生物的洞口。
谩:徒然,无益。
凭君:请你,希望你。
翻译
那雪傍晚为何如此浓密,趁时而来横空降临。它必定会滋润万物,自然应当成为一场大雨。
都说春天来临好,但腊月之后还有阴冷。
冬天的沉寂确实不合常理,苍天又何曾有恶意。
世俗之人夸赞它如粉,但我看来更像美玉。
它在平坦处显得稀薄,不像在险峻中那样深厚。
逆风而吹,它极力展现力量,寒冬中顽强侵袭。
落下的雪花让人怀疑天意未明,压在大地之上恐怕难以承受。
冬眠的生物打开门窗,冰冻的鱼儿浮沉不定。
花朵盛开却徒然遭嫉妒,垂死的草木又能如何抵挡?
短促的诗篇只能感叹,希望你将它附入琴音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雪景,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彼雪晚何淫,乘时横此临”写出了雪花纷飞、突然降临的景象,而“必将滋及物,自合大为霖”则表明了雪水无情地浸润万物,最终汇聚成大雨。这两句既描绘了雪的强烈和普遍,也隐喻着生命力与自然力的不可抗拒。
“也道春来好,何馀臈后阴”一句中,“春来好”指的是春天本应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而“何馀臈后阴”则表达了对春雪延误和阴冷天气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对于生命和时光易逝的感伤。
接下来的几句“冬冥诚不道,苍帝亦何心。俗口誇同粉,愚观谓似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无常法则的疑惑,也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理解上的浅薄和片面性。
“独于平处薄,不似险中深”这句通过雪在平地积少而在陡峭处积多这一现象,隐喻了人生境遇中的不公和逆境考验的深度。诗人似乎在感慨命运之轻重不同。
“逆吹争为力,凌寒苦助侵”则写出了雪花在风中飞舞、与寒气相抗衡的情形,这也可解读为生命力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挣扎和抗争。
最后,“落疑天未悟,压恐地难任。蛰户开重墐,冰鱼上复沉”表达了雪花落下时带来的困惑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生命在严酷环境中的挣扎与求生。
“欲开花谩妒,垂死草奚禁”一句则通过对春天应开而未开的花朵和濒死的小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不屈不挠的赞美,以及对生命脆弱与顽强共存的感慨。
“短韵徒堪叹,凭君附入琴”最后几句则转向音乐艺术,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通过琴声传达出去,这也象征着诗人试图超越现实世界,用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境遇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语言鲜明,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深邃感悟,以及对春雪这一特殊景象的独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