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月照疏雨
疏影成丝辨,微光裹湿看。
斜明风乍侧,分映露初漙。
灭烛山楼夜,幽生几曲栏。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醇的《微月照疏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夜晚画面。首句“月痕云半覃”,以月亮的微弱光芒穿透半掩的云层,形象地展现了月色朦胧的意境。次句“窥雨在檐端”则通过“窥”字,生动地刻画了月光透过屋檐,静静观察着檐头滴落的疏雨,富有动态感。
“疏影成丝辨”进一步描绘雨滴在月光下形成细长的影子,如同丝线般清晰可见,细腻地刻画了雨与月光交织的光影效果。“微光裹湿看”则写出月光包裹着湿润的空气和雨滴,营造出一种湿润而神秘的氛围。
“斜明风乍侧”描绘了月光在微风中摇曳,光线忽明忽暗,增加了空间的动态感。最后一句“灭烛山楼夜,幽生几曲栏”则以夜晚山楼中熄灭蜡烛后的场景收尾,强调了月光的主导地位,以及它带来的静谧和深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幽静,引人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光与疏雨相互映衬的美妙景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词语解释
曲栏的意思:曲折的栏杆。 唐 白居易 《题岳阳楼》诗:“ 岳阳 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 宋 文同 《蒲氏别墅十咏·清蟾桥》:“谁此伴高兴,画桥凭曲栏。”...
山楼的意思:(1).山间楼房。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谷银沙,山楼石柱。” 唐 张祜 《题金陵渡》诗:“ 金陵 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唐 孔德绍 《南隐游泉山》诗:“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2).高楼。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山楼兽矫,云臺鸟次。”(3).临时搭建的彩饰楼棚。 唐 苏颋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诗:“绕花开水殿,架竹起山楼。” 宋 王珪 《宫词》:“山楼彩凤栖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蜀锦地衣呈队舞,教头先出拜君王。”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上元上·立...
疏影的意思:(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月痕的意思:(1).月影;月光。 宋 陆游 《晓寒》诗:“鸡唱欲阑闻井汲,月痕渐浅觉窗明。”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趁碧桃树儿映纤纤月痕,绕苍苔逕儿步微微露痕,湿香罗袖儿揾行行泪痕,这其间夜正深,更将尽,那琴声却在何处相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一线月痕和着星光,虽不甚明白,也微微看得见。”(2).比喻女子的妆痕。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段成式》:“妓有醉殴者, 温飞卿 曰:‘若状此,便可以疻面对捽胡。’ 成式 乃曰:‘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云半的意思: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