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淮阴侯二首(其一)赏析

淮阴侯二首(其一)

清 · 张廷寿
世间恨事宁有此,韩侯乃不如雍齿。
雍齿无功犹得侯,韩侯功成竟诛死。
请假王制全齐为,汉树威望臣心非。
有携赤帝大怒良蹑足,勋业愈高死愈速。
不听蒯彻争龙兴,肯助陈豨效羝触。
迎銮云梦甘成禽,臣罪当诛亦可赎。
未央罗织断身首,功狗功人同一哭。
人谓太公一块肉,分我杯羹帝心毒。
高鸟既尽弓不藏,祗一功臣宜赤族。
我读求贤诏、猛士歌,始知杀信良由后意多。
钟室沈冤帝亦悟,牝鸡司晨奈尔何。
吁嗟汉天子,畏雉如畏虎。
吁嗟汉昭阳,制龙如制羊。
拔龙爪牙去龙角,囚何醢越诛韩王。
韩能兴汉必复汉,不尔产禄何由强。
君不见戚姬人彘赵王死,万乘莫保妾与子,何况王孙一国士。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汉朝开国功臣韩信的悲惨命运。诗人通过对比韩信与雍齿的命运,揭示了功臣在权力更迭中的脆弱性。韩信虽功勋卓著,却最终被猜疑,遭致杀身之祸;而雍齿虽无功,却得以封侯。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对功臣的复杂态度和无情现实。

诗中提到韩信曾假借王制全齐,树立汉朝威望,却因刘邦的愤怒和猜忌,导致他被诛杀。这不仅是对韩信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整个历史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指出,韩信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权力斗争中功臣普遍面临的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人性的冲突,以及权力者对功臣的恐惧与利用。通过引用“求贤诏”和“猛士歌”的典故,暗示了汉朝统治者对功臣的复杂情感和微妙心理。最后,诗人以戚姬、赵王和韩信的悲剧为例,强调了权力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权力运作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语言凝重,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