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陈献孟城南新居(其二)赏析

题陈献孟城南新居(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小南城畔石堂开,草满徒无牧马来。
夜哺自怜乌有母,朝飞人叹雉无媒。
竹竿多植贪苞笋,花蒂频留待结梅。
居士近耽禅寂甚,蒲团一一在琴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陈献孟在城南新建居所的景致与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联“小南城畔石堂开,草满徒无牧马来”,开篇即以“小南城畔”点明地点,石堂的开辟与四周茂盛的草地形成对比,暗示了居所的静谧与自然的丰饶,同时也流露出一丝空旷与寂寞之感。

颔联“夜哺自怜乌有母,朝飞人叹雉无媒”,运用拟人手法,将乌鸦和野鸡赋予情感,夜晚乌鸦自怜失去母亲的孤独,清晨人们感叹野鸡因缺乏媒介而难以觅得配偶的无奈,生动地描绘了动物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生命中缺失与遗憾的感慨。

颈联“竹竿多植贪苞笋,花蒂频留待结梅”,竹林中的竹子茂盛生长,似乎在贪婪地汲取养分,等待着笋的成熟;而花朵则频繁地留下花蒂,期待着梅花的绽放。这一联既描绘了植物生长的生机勃勃,又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追求。

尾联“居士近耽禅寂甚,蒲团一一在琴台”,点明了居住者是一位喜爱禅修的居士,他沉浸在宁静与禅意之中,蒲团整齐地摆放在琴台上,不仅体现了他对禅学的深入探索,也暗示了他在精神世界中的追求与自我修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城南新居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居住者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