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臣重葺明伦堂扶病草数韵旌之并以儆夫见义不为徒捐赀以饰梵宇琳宫妖祠淫祀者
明 · 孙绪
忆昔正德庚辰时,一春淫雨无宁期。
泮宫垫没栋宇坏,阶墀淼淼成泽陂。
荒芜终日蛙争噪,庙貌仆地谁能支。
我闻急往拜泥淖,瞻依恋恋垂涕洟。
归来斋沐告县宰,鼎新只烦几指挥。
贱贫不足动观听,省躬敢复嫌迟迟。
嗟哉圣道等天地,胡乃自外生成为。
急解簪珥典衣帽,鸠工命匠同修治。
苟完足取待风雨,不向垣坞论崇卑。
于今歘忽三十载,丹青剥落涂离披。
殿廊门庑固无恙,堂斋危堕将倾欹。
横经问道无处所,注漏何自容皋比。
宫墙过者日千万,宁肯侧目来相窥。
岂无高位力足办,亦有富盛赀堪施。
徼福喻利心弥切,周行茅塞趍山蹊。
今日汉寿亭侯庙,明日碧霞元君祠。
缁流黄冠有建创,泰华不足方榱题。
一闻黉舍兴土木,拊膺顿足攒双眉。
永川王侯蜀良士,下车趋谒心神悲。
兴学劝士日我责,敢同他务姑徐徐。
旁观四境谂耆旧,尧臣刘子堪承之。
刘子吾乡旧阀阅,牙签邺架饶书诗。
手持符檄往事事,捐赀累百心熙熙。
病中忽闻事就绪,不觉赏叹还嗟咨。
急挥筠管道高谊,愧无玉佩琼琚辞。
泮宫垫没栋宇坏,阶墀淼淼成泽陂。
荒芜终日蛙争噪,庙貌仆地谁能支。
我闻急往拜泥淖,瞻依恋恋垂涕洟。
归来斋沐告县宰,鼎新只烦几指挥。
贱贫不足动观听,省躬敢复嫌迟迟。
嗟哉圣道等天地,胡乃自外生成为。
急解簪珥典衣帽,鸠工命匠同修治。
苟完足取待风雨,不向垣坞论崇卑。
于今歘忽三十载,丹青剥落涂离披。
殿廊门庑固无恙,堂斋危堕将倾欹。
横经问道无处所,注漏何自容皋比。
宫墙过者日千万,宁肯侧目来相窥。
岂无高位力足办,亦有富盛赀堪施。
徼福喻利心弥切,周行茅塞趍山蹊。
今日汉寿亭侯庙,明日碧霞元君祠。
缁流黄冠有建创,泰华不足方榱题。
一闻黉舍兴土木,拊膺顿足攒双眉。
永川王侯蜀良士,下车趋谒心神悲。
兴学劝士日我责,敢同他务姑徐徐。
旁观四境谂耆旧,尧臣刘子堪承之。
刘子吾乡旧阀阅,牙签邺架饶书诗。
手持符檄往事事,捐赀累百心熙熙。
病中忽闻事就绪,不觉赏叹还嗟咨。
急挥筠管道高谊,愧无玉佩琼琚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对教育和文化重视的情景。诗人孙绪通过描述刘尧臣重修明伦堂的过程,展现了个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与责任感。诗中提到的“明伦堂”是古代学校的重要建筑,象征着知识与道德的传授之地。
诗的开头部分描述了过去的一场大洪水,导致泮宫(古代学校的代称)被淹没,庙宇损坏,环境荒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和教育设施的破坏。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过去的哀叹上,而是转而赞扬了刘尧臣在困难时期挺身而出,积极修复明伦堂的行为。这种行为体现了个人对于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担当。
诗中提到的“圣道”可能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刘尧臣行为的肯定,认为他的行动符合了高尚的道德标准。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刘尧臣如何动员资源,包括借出首饰、衣物等个人财物,以及出资修缮学校的具体过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反应——“不觉赏叹还嗟咨”,表达了对刘尧臣行为的赞赏和对未能像他那样行动的自责。同时,诗人也通过邀请好友“筠道”来表达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并希望以此激励他人,不要仅仅为了装饰佛寺道观而浪费资源,而应该关注更具有公共意义的事业,如教育。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个人行为的赞美诗,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