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蕲王墓碑歌
巨石崚嶒戛松际,旁人云是韩王碑。
韩王蜕去五百载,当年英名至今在。
弯弓夜月射奔鲸,拔剑寒沙清瀚海。
一朝雄姿为枯骨,麒麟高冢营山窟。
黄肠便房天府出,守冢万家拜百笏。
岁久但见蒿与藜,豺狼入穴狐兔啼。
惟留一片石,千古灵岩西。
灵岩峰高入云霓,韩王勋名与之齐。
惟王勋名震千古,手奠坤维揭天柱。
挥日之戈射潮弩,半壁江山留宋土。
可怜后此竟何人,忍使铜仙泪如雨!梅花落尽梨花开,游人络绎灵岩来。
但上琴台寻响屟,何人山麓披蒿莱?碑高三丈字如掌,帝制鸿文盛褒奖。
纵使碑刓墓尽平,盖世功名在天壤。
君不见钱塘饮马江不流,凤山宫阙为荒丘。
张王秦相墓何在,六陵萧飒冬青愁。
鉴赏
这首《韩蕲王墓碑歌》由清代诗人潘耒所作,通过对韩蕲王墓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构建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
首句“灵岩山前冢累累”描绘了韩蕲王墓所在的山景,暗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接着,“荒烟野蔓不足悲”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思,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巨石崚嶒戛松际,旁人云是韩王碑”,通过描述墓碑的位置和形态,引出了韩蕲王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句“韩王蜕去五百载,当年英名至今在”、“弯弓夜月射奔鲸,拔剑寒沙清瀚海”等,通过生动的场景再现了韩蕲王英勇的事迹,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雄气概。然而,“一朝雄姿为枯骨,麒麟高冢营山窟”一句,又将英雄的辉煌与最终的消逝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黄肠便房天府出,守冢万家拜百笏”描绘了韩蕲王墓的规模宏大,以及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岁久但见蒿与藜,豺狼入穴狐兔啼”则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墓地逐渐荒废,自然界的生物开始侵扰。
“惟留一片石,千古灵岩西”强调了韩蕲王墓碑的存在,象征着英雄精神的永存。接下来的几句“灵岩峰高入云霓,韩王勋名与之齐”、“惟王勋名震千古,手奠坤维揭天柱”等,进一步赞美了韩蕲王的功绩,将其与自然景观相提并论,突显其历史地位。
“挥日之戈射潮弩,半壁江山留宋土”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示了韩蕲王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英勇表现。然而,“可怜后此竟何人,忍使铜仙泪如雨!”则表达了对后世英雄缺失的遗憾和对英雄精神传承的担忧。
最后,“梅花落尽梨花开,游人络绎灵岩来”描绘了四季更替,人们不断前来祭拜的情景,体现了对英雄的纪念和崇拜。而“但上琴台寻响屟,何人山麓披蒿莱?”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英雄事迹是否被后人铭记的思考。
“碑高三丈字如掌,帝制鸿文盛褒奖”描绘了墓碑的壮观,以及对韩蕲王功绩的官方认可。尽管“纵使碑刓墓尽平,盖世功名在天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强调了英雄精神的永恒,即使墓碑消失,韩蕲王的功绩和精神依然存在于世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不仅展现了对韩蕲王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英雄精神传承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