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唐 · 戴叔伦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丧乱:战乱。烽火:战争中的报警信号。
奔迸:仓皇逃窜。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海门:江海口。
淹留:长期停留。
越人:古代南方的民族。
世业:家族传统或事业。
颜谢:颜渊、谢安,皆为古代贤士。
渠:你。
独为师:独自成为老师。
翻译
淮河和汴水地区初遭战乱,蒋山燃起了烽火。我与你跟随亲人逃难,离开故乡四处奔波。
我们在京口搭上商船,海门正刮着猛烈的风暴。
心中忧虑无法停留,夜晚乘浪出发,惊心动魄。
云散后才见到阳光,潮退后露出炉峰山色。
石壁转过处有棠阴,我们在鄱阳搭建茅屋暂居。
在这里滞留了三十年,耕种越人的田地。
亲朋骨肉如今无几,家乡仍未回返。
你们家族擅长文艺,深入探究天地人间的道理。
父子间世代相传,悠闲度日以终老。
学业有成却无意显达,只因道义胜过对贫穷的厌恶。
有时在街巷中饮酒作乐,仿佛回到了远古淳朴的人类时代。
最近被世俗事务牵累,偶尔也加入官场行列。
面对世间的诽谤和喧嚣,自感浅薄惭愧。
我们的家风传承了世代的大礼,近似于颜渊、谢安的诗风。
想到你们还能理解这些,我并非自视清高,只想做引导者而非教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世中,随亲族逃难的情景。淮河与汴水一带战乱不断,烽火警报频传,诗人不得不离别故土,与亲人一起奔波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心情自然是忧虑重重,不敢停留,只得夜发惊涛中。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诗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学问和家风。诗中的“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一句,显示了诗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追求。而“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则表明了这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保持着一种淡泊名利、自我满足的生活态度。
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功业的看法,如“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以物喜的哲学思考。此外,“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向往和自诩。
在后半部分,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低沉和内省。面对世事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不免有所触动和反思,如“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一句,显示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往行为的检讨和悔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家庭传统的回顾,展示了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感。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独立,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世事变迁的洞察和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