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柏谷山寺二首(其二)
杖藜苍藓滑,斫药紫参肥。
松偃云垂盖,花分露湿衣。
一僧能话古,去住转忘机。
鉴赏
这首明代沈定王的《春日游柏谷山寺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清晨游历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天外闻清梵”,以梵音入诗,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仿佛来自天籁之外。次句“晨光满翠微”则描绘了朝阳初升,照耀在青翠山色中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杖藜苍藓滑”写诗人手持藜杖,漫步在长满青苔的小径上,感受到自然的湿润与清新。而“斫药紫参肥”则点出山寺中可能有的药草生长繁茂,显示出山林的丰饶与僧人们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松偃云垂盖,花分露湿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寺周围的环境,松树高大如伞,云雾缭绕,花朵沾染露水,显得格外娇艳。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也变得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一僧能话古,去住转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与僧人交谈历史往事的欣赏,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忘却世俗烦恼,心境更加淡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喜爱。
词语解释
晨光的意思:◎ 晨光 chénguāng[light of the morning sun] 早晨的阳光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翠微的意思:◎ 翠微 cuìwēi[a shady retreat on a green hill]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泽东《答友人》...
清梵的意思:谓僧尼诵经的声音。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大招离垢之賔,广集应真之侣,清梵含吐,一唱三嘆。” 唐 韩翃 《题僧房》诗:“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福慧庵》:“礼罢 远公 旧时塔,数声清梵莫云多。”...
去住的意思:犹去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唐 司空曙 《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霑巾。” 庞树柏 《鹣鹣引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终难移。”...
天外的意思:(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忘机的意思:◎ 忘机 wàngjī[hold oneself aloof from the world]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陶然忘机...
杖藜的意思:(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