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钩吟
唐 · 卢仝
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初岁:指童年或幼年时期。自谓:自己认为。
持钓竿:手持钓鱼竿,意指钓鱼。
一鱼钓不得:一条鱼也没钓到。
人钩曲:别人的鱼钩弯曲,比喻手段圆滑。
我钩直:自己的鱼钩笔直,比喻坚持正直。
文王:指周朝的开国君主姬昌,被誉为明君。
已没:已经去世。
复生:复活。
直钩之道:喻指正直的品行或原则。
翻译
小时候学习钓鱼,以为鱼儿很容易上钩。到了三十岁还在持竿钓鱼,却一条鱼也未捕到。
别人的鱼钩弯弯曲曲,我的鱼钩笔直,悲哀的是我的鱼钩却没有食物吸引。
周文王已经离世不再复活,那种以直钩钓鱼的道义何时才能实现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直钩吟》,通过对钓鱼技巧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直道与曲道、真诚与世俗的深刻感慨。
诗中的“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两句,描绘出诗人年轻时对钓鱼技巧的自信,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体会到其艰难。这不仅是对钓鱼技艺的反思,更是对人生、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悟。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坚持正直不阿的态度,即便是在一个充满欺骗和曲折的世界中,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里的“人钩曲”暗指世人多用诡计,而“我钩直”则是对自己坚守真诚和正直的自我肯定。然而,这种坚持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收获,反而是“哀哉我钩又无食”,表达了一种悲哀和无奈。
最后两句“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则是诗人对历史上的圣明君主——周文王的怀念,以及对于自己坚守的直道何时能够得到实现的迷茫与期待。这里的“直钩之道”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钓鱼技艺,也可以看作是他所坚持的正直人格和原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钓鱼生活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坚守真诚和正直态度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