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书家千载称兰亭,兰亭真迹藏昭陵。
只今定本夸第一,贞观临写镌瑶琼。
黄閍冈下得宝墨,古人烧砖坚於石。
大令亲书保母铭,况是当时晋人刻。
砖虽破裂文多全,妙画远过兰亭镌。
其间曲水悲夫字,駸駸欲度骅骝前。
我家阿连缚虎手,更得退堂方外友。
王君系出三槐家,参坐会文真耐久。
田丁初来献小砚,寻见津津若微溜。
细看背刻晋献之,永和仿佛在旁右。
亟访田家叩所从,始知墓崩随意取。
大砖支床得前段,掀倒浮屠全尾首。
字为十行行十二,百十有七二字漏。
交螭方壶不复见,贞石摧藏松亦朽。
我得此碑喜不寐,摩挲三叹叹未有。
兴宁甲子十四周,更阅三年仍乙丑。
若非洞晓未来数,安知八百余年后。
坡翁应未见此志,金蝉之铭何绝类。
又知文章有暗合,智谋所见略相似。
二王遗踪无所遗,谁知地下此段奇。
三君共为成胜事,至宝呈露端有时。
越山盘屈献与羲,付与耳孙世守之。
烦君更为护幽竁,或恐意如犹有如。
鉴赏
这首宋代楼钥的《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是一首赞美书法艺术的诗。诗人首先提及兰亭的盛名和真迹的珍藏,然后聚焦于王大令亲笔的保母铭刻,强调其价值。他描述了砖刻的精美,文字清晰,图画生动,甚至超过兰亭的镌刻。诗人还提到了砖上的悲夫字和骏马形象,以及砖的来历,它是从古墓中偶然发现的。
接着,诗人称赞了王家的渊源和收藏者的鉴赏力,以及田丁献砚的巧合。他对砖刻上的晋献之书法和永和气息赞叹不已,并追溯了砖刻的来源和历史。诗人感慨时间的流转,认为如果不是预先知道这段历史,很难想象它会在八百年后重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块珍贵砖刻的喜爱和珍视,希望它能被妥善保存,传承给后世。他还提到,如果苏东坡看到这砖刻,也会感到惊奇,因为它们在艺术上有相似之处。整首诗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历史遗产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文物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