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愚溪二首(其一)赏析

愚溪二首(其一)

宋 · 刘克庄
草圣木奴安在哉,荒榛无处认池台。
伤心惟有溪头月,曾识仪曹半面来。

注释

草圣木奴:形容人或事物已不在,可能指代某位有才华的人。
荒榛:荒芜的丛生灌木,象征着破败和荒凉。
池台:古代园林中的池塘和平台,代表昔日的繁华景象。
伤心:表达诗人内心的哀伤。
溪头月:清冷的溪边月色,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仪曹: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代某位官员或者友人。
半面来:只见过一面,表示记忆中的模糊印象。

翻译

草圣木奴哪里去了呢,昔日的池台如今只见荒榛。
只有那溪边的明月,还能记得曾经照见的仪曹半面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愚溪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乡愁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草圣木奴安在哉,荒榛无处认池台。"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山村景象。"草圣木奴"指的是长满了野草的古木和废墟,而"安在哉"表达了一种恬静的情感。"荒榛无处认池台"则是在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人造建筑如池塘、台阁等已经无法辨识,只剩下了荒凉与废墟。

"伤心惟有溪头月,曾识仪曹半面来。"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之情。"伤心"说明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哀愁,而"惟有溪头月"则是在说,只有那清澈的溪水边的明月,似乎还能勾起一些过往的记忆。最后两句"曾识仪曹半面来",诗人提及了过去认识的人,如今却只能看到他们一半的面容,这里既可以理解为对朋友或亲人的怀念,也可能是指时间流逝带走了许多美好事物,只留下了一丝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记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岁月沧桑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