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南宋方炉诗兔床丈索赋赏析

南宋方炉诗兔床丈索赋

清 · 钟大源
嗜古延陵翁,古器每珍蓄。
汉鼎砂痕黄,商彝藓斑绿。
有炉其形方,吉金制殊朴。
流传宋中兴,屡寓尚方目。
圆非卓一峰,平不欹四足。
奇文云雷旋,奥篆蝌斗伏。
深錾表款识,一一可扪读。
画院开封苏,实董冶氏局。
得非姜娘子,亦领铁官禄。
曰供至德坛,想见禋祀肃。
酾酒功德舞,伐鼓送迎曲。
非同上清殿,焚醮百神渎。
免登宣和图,合续梦华录。
红羊劫不灰,藏弆等韫椟。
显晦物有候,瓣香果谁属。
峨峨梁溪公,坡祠圣潮矗。
匏樽荐清醑,宝锭贮华烛。
何以助德馨,此炉庶不辱。
无怪先生甘,洁手置祠屋。
矧乃属国裔,或衍太峨族。
遗苗昔监铸,应亦长公欲。
从兹瀛屿旁,岁祭艺沈藿。
氤氲馣馤中,奎宿灵往复。
更求药玉船,再拜奉醽醁。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钟大源所作的《南宋方炉诗》,通过对一件古器——南宋方炉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物的热爱与敬仰。诗中描述了方炉的古朴形态,如汉鼎的黄色砂痕、商彝的绿色苔藓斑点,以及炉体的方形、独特的金属工艺。方炉曾被宋代朝廷重视,用于祭祀等重要场合,体现了其神圣与尊贵。

诗人追溯了方炉的历史,提及画院开封苏(可能指苏轼)与冶氏局的关系,暗示此炉可能出自名匠之手。他还联想到姜娘子这样的女性官员,可能因职责而接触此类器物。方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用途,如供奉至德坛,伴随着严肃的祭祀仪式。

诗中提到方炉未被收录于宣和图,而是期望它能在梦华录中占有一席之地,象征着它的价值和历史地位。方炉历经战火而不朽,如同红羊劫中的瑰宝,被妥善收藏。诗人还表达了对文物命运的关注,认为其显隐皆有定数,最终归于梁溪公祠堂,成为敬奉的对象。

通过献酒、燃烛的仪式,诗人表达对德行的崇尚,认为方炉的存在能增添祠堂的神圣氛围。他感慨自己身为方炉后裔的荣幸,认为这是先祖的意愿。每年的岁祭,人们会在炉旁举行庄重的仪式,祈求其灵气庇佑。

整首诗以对南宋方炉的赞美和传承为线索,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想象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古物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