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也足轩
宋 · 黄庭坚
道人手种两三竹,使君忽来唾珠玉。
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
世人爱处但同流,一丝不挂似太俗。
客来若问有何好,道人优昙远山绿。
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
世人爱处但同流,一丝不挂似太俗。
客来若问有何好,道人优昙远山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唾珠玉:比喻言辞优美,珍贵如珠玉。
客赋:宾客所作的诗文。
赏音:欣赏音乐或诗文的知音。
一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脚神兽,这里比喻一个优秀的音乐家。
同流:随波逐流,跟风。
一丝不挂:形容事物简单直接,无多余装饰。
太俗:过于世俗。
优昙:佛教中的珍稀花卉,象征难得的佳境。
翻译
道士亲手种植了几株竹子,知府突然来访如明珠美玉。无需宾客创作千篇诗作,只要知音欣赏,一人已足够。
世人喜爱趋之若鹜,但那太过流于俗套。
若客人询问有何美好,就说道士的院落有优昙花和远方的青山翠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题也足轩》。诗中,黄庭坚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简静而雅致的画面:一位道人亲手栽种了几株竹子,地方长官(使君)来访,对这些竹子赞赏有加,认为即使没有华丽的诗篇歌颂,仅凭道人的欣赏就足够了。他批评世人往往趋同于大众喜好,过于追求表面的俗气,而道人则不同,他的竹子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之境。当客人询问这里的美好之处时,黄庭坚以“道人优昙远山绿”作答,暗示了竹子与远方青山的和谐景色,以及道人心境的宁静深远。
整首诗通过竹子和道人的形象,表达了对清雅生活和独特审美情趣的赞美,以及对世俗浮华的淡然态度。黄庭坚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其诗歌的韵味和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