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西涯阁老以铜雀砚见惠且谓验其真赝舟中试笔知为故物无疑乃用前所赠韵复成二首以寄(其一)
明 · 倪岳
铜雀台高倚邺城,欲从歌舞乐馀生。
侵吴兵老终先破,禅汉谋深卒未行。
物古人怜陈迹在,基危天遣霸图倾。
千年瓦砾漳河底,太息空劳用力成。
侵吴兵老终先破,禅汉谋深卒未行。
物古人怜陈迹在,基危天遣霸图倾。
千年瓦砾漳河底,太息空劳用力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铜雀台的历史沧桑与命运变迁,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首联“铜雀台高倚邺城,欲从歌舞乐馀生”,开篇即点出铜雀台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暗示其曾是曹操晚年追求享乐的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追求个人享乐的批判。
颔联“侵吴兵老终先破,禅汉谋深卒未行”,通过对比曹操的军事策略与最终结局,揭示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英雄末路的主题。这里“侵吴”指曹操与东吴的战争,“禅汉”则暗指曹操试图篡夺汉室政权的野心,但最终未能如愿。
颈联“物古人怜陈迹在,基危天遣霸图倾”,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无奈与宿命感。这里的“物古”指铜雀台及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陈迹”则是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基危”与“天遣”则体现了对历史变迁与天意的敬畏。
尾联“千年瓦砾漳河底,太息空劳用力成”,以千年后的景象作为收束,铜雀台如今只剩下瓦砾,埋于漳河之下,表达了对历史功业终将消逝的哀叹,以及对徒劳无功的感慨。这里的“太息”是对历史沧桑的深深叹息,“空劳用力成”则强调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巨大反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天意之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辉煌与未来消逝的感慨。